一石三鸟:危险的“平凉会盟”(第2/3页)
德宗犹如五雷轰顶,木立当场。
一切都被李晟和柳浑料中了!
这帮狗娘养的吐蕃人,为何如此言而无信、出尔反尔呢?
当天晚上,德宗就命人把战报送到了柳浑手上。第二天一早,德宗召柳浑入宫,不无尴尬地说:“贤卿是个读书人,没想到却能对敌情判断得如此精确!”
会盟失败后,德宗的心情低落到了极点。吐蕃人再度入侵的消息让他惶惶不可终日,并且又让他动了逃跑的心思。李晟等人察觉后,极力劝阻,才勉强稳住了德宗的心神。
虽然德宗被劝住了,但是吐蕃人的威胁还是让他如坐针毡。闰五月二十一日,德宗匆忙派遣宦官王子恒,携带求和诏书前去原州晋见尚结赞。
这真是风水轮流转。几个月前是吐蕃人低声下气来求和,还被德宗屡屡拒绝;现在却轮到他向吐蕃人求和了,人家会买他的账吗?
很遗憾,王子恒刚刚走到唐吐边界,还没跨进吐蕃境内,就被人家给轰了回来,连尚结赞的面都没见着。
德宗百思不得其解——当初死乞白赖跑来求和的是吐蕃人,如今幡然背盟、刀兵相向的又是吐蕃人,他们到底想干什么?
尚结赞很快就给了德宗答案。
就在德宗惶惶不安、愁肠百结的同时,尚结赞正在原州对被俘的唐兵部尚书崔汉衡说:“我用黄金打造了一副镣铐,本来打算铐住浑瑊,送给我们的赞普(国王),没想到却让他跑了,白费一场力气,只逮住你们这帮不痛不痒的人。”
随后,尚结赞又接见了几个俘虏。
其中一个是马燧的侄子马弇,另外还有宦官俱文珍,浑瑊部将马宁等人。
尚结赞和颜悦色地对马弇说:“我们胡人把马当做生命,去年冬春之交,河曲一带寸草不生,马匹饿得不能动,那时候,如果侍中大人(马燧)渡河攻击,我军必定全军覆没!在那种艰难的局面下,我才不得不与贵国和谈。多亏了侍中大人全力相助,终于促成了这件事。如今我方将士得以保全,我岂能再扣押他的子侄!”
说完,尚结赞当场释放了马弇、俱文珍、马宁等人,将他们全都遣送回国。而崔汉衡等一批高阶官员,则被押到了吐蕃后方囚禁。
马弇等人回国后,德宗很快就从宦官俱文珍的嘴里听到了尚结赞跟马弇说的那番话。
德宗恍然大悟,同时也恨得咬牙切齿。
原来,所谓的会盟纯粹就是一场骗局!
而最可恨的是——马燧居然跟吐蕃人暗中勾结,把天子和朝廷通通给卖了!
是可忍,孰不可忍?
六月初五,也就是马弇等人回朝的第二天,德宗立刻下诏,加授马燧为司徒,仍兼侍中,但河东节度使、兵马副元帅等其他军职全部免除。马燧做梦也没想到,他处心积虑跟李晟唱反调的结果,竟然是和李晟一个下场——被德宗以“外示尊宠”的手法彻底剥夺了兵权!
得知马燧被德宗解除兵权的消息后,尚结赞心满意足地笑了。
事实上直到这一步,尚结赞的棋才算刚刚走完。
从去年九月遭遇李晟伏击、在汧城险些丧命的那一刻起,尚结赞就开始精心设计这盘棋了。他的第一步是亲自带兵到凤翔走了一趟,却对凤翔秋毫无犯,故意空手而回,以此陷害李晟;表面上看,这么做好像有些小儿科,但后来的事实证明,此举发挥了四两拨千斤之效。他的第二步棋,是利用马燧与李晟的嫌隙,让马燧选择主和的立场,然后通过他影响德宗、促成和议。第三步棋,是利用“平凉会盟”的机会抓住或杀死浑瑊,继而放风声给德宗,让德宗以为马燧和吐蕃之间有什么不可告人的阴谋,从而借德宗之手除掉马燧或至少解除他的兵权。
走完这三步,尚结赞就能把李晟、马燧、浑瑊这三个“唐之良将”全部摆平,让唐朝的大门从此为他彻底敞开!(《资治通鉴》卷二三二:“尚结赞恶李晟、马燧、浑瑊,曰:‘去此三人,唐可图也!’”)
毫无疑问,这是一个环环相扣、一石三鸟的完美计划。当然,这个计划要想顺利实施,不能没有德宗李适的配合。而从目前的结果来看,德宗确实跟尚结赞配合得相当默契——不仅让吐蕃人成功渡过了一场“羊马多死、粮运不继”的危机,而且还把尚结赞最憎恨、最顾忌的李晟和马燧从战场上拿掉了,为吐蕃日后的入寇打开了绿灯。
总的来看,除了浑瑊侥幸漏网之外,尚结赞的这盘棋走得可谓相当完美。
他足以为此感到自豪了。
然而,尽管尚结赞凭借他的谋略化解了危机,可自然灾害所带来的副作用却不可能在短时间内完全消除。从去年冬天开始,一直到这一年六月,屯驻在盐州和夏州的吐蕃守军始终受到粮运不继、补给短缺的困扰,很多人都染上瘟疫,并且患上了严重的思乡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