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宫的战争(第2/4页)

本来玄宗对她只是冷落;现在玄宗对她几乎就是鄙夷和厌恶了。

于是玄宗开始把废黜皇后的事情提上了议事日程。

当然,玄宗不会在大庭广众之下讨论这件事情。废后毕竟是一桩大事,在没有很成熟的考虑之前,他不想轻易暴露自己的意图。所以,他只是暗中和一个比较亲近的侍臣开始了相关的谋划。

这个侍臣就是先天政变的功臣之一,时任秘书监的姜皎。

姜皎跟随玄宗多年,早在临淄王时代,他就是玄宗的好友。玄宗即位后,表面上和他君臣相称,实际上友情依然如故,还是拿他当哥们,时常召他进入寝殿,“与后妃同榻”,一起击毬斗鸡、宴饮作乐,而且前后赏赐给他的“宫女、名马及诸珍物不可胜数”。(《旧唐书·姜皎传》)先天二年,在铲除太平一党的过程中,姜皎积极参与谋划,事后因功拜殿中监,封楚国公,实封四百户。

开元初年,玄宗开始罢黜功臣,姜皎也因“权宠太盛”被“放归田园”,但是几年后便被重新起用,初为宗正卿,后任秘书监。

对于这样一个鞍前马后追随多年,既是功臣又是哥们的人,玄宗自然是非常放心的。而且姜皎对后宫的情况知根知底,玄宗老早就不把他当外人了,所以此刻要找人商量,没有谁比姜皎更合适。

然而,玄宗绝对没有料到,就是这个让人放心的哥们,得知他想废黜皇后,不仅没帮他拿什么主意,反而一出宫就把事情给泄露了。

史书没有记载姜皎泄露此事是有心还是无意,但是从他泄露的对象来看,似乎是有意为之的。因为对方是滕王李峤,身份比较特殊,既是宗室亲王,又是王皇后的妹夫,相当于跟玄宗既是堂兄弟又是连襟。所以姜皎很可能是对玄宗废黜皇后的事情不太赞同,但又不敢当面劝谏,只好跟李峤通气,希望他能劝玄宗回心转意。

事实是否如此,我们今天已经不得而知,但是有一点可以确定——姜皎完了。

从玄宗得知他把事情泄露出去后,就已经在心里宣判了他的死刑。

玄宗没想到,姜皎居然是这么一个成事不足败事有余的人,废后的事情八字还没一撇,这小子就把风声传了出去,这不是撕破他李隆基的天子颜面,并且陷他于十足被动的境地吗?!

玄宗也懒得去深究姜皎这么干的动机了,就算他是出于善意,也同样是不可原谅的。

盛怒之下,玄宗即刻命人逮捕了姜皎。几十年的兄弟和主从之情,就此恩断义绝、一笔勾销!数日后,玄宗以“妄谈宫掖”的罪名,把姜皎杖打六十,流放岭南;同时被株连的还有姜皎的弟弟姜晦,从吏部侍郎任上一下子被贬为远地司马,此外还有亲党数人,或流放或赐死,一同遭受了一场无妄之灾。

姜皎带着浑身杖伤走上了流放之途,但是没走多远就含恨而终了。

由于闹出这场意想不到的风波,所以玄宗只好暂时搁置废后之事。

但是,这只是暂时的。一旦时机成熟,玄宗还是会义无反顾地废掉这个黄脸婆!

都说男人一旦变心,九头牛也拉不回来。李隆基很快就将用他的实际行动,再次向我们证明这个亘古不变的真理。

姜皎之死,为“伴君如伴虎”这句古训作了生动的注脚。这件事告诉我们,在皇帝身边讨生活,是一件多么艰难又多么危险的事情。而对于王皇后来说,姜皎事件更是让她惶惶不可终日。通过这场意外风波,王皇后强烈感觉到了天子的决绝、冷酷和无情,同时也更强烈地预感到——姜皎的今天,很可能就是她的明天!

好在王皇后平常待左右不薄,所以也没有人在这个时候落井下石。玄宗虽然一直想抓皇后的小辫子,可由于后宫的上上下下全都忠心护主、谨言慎行,所以始终找不到强有力的废后借口,只好让这件事一直拖着。

到了开元十二年秋,距姜皎之死已经过去整整两年,玄宗的后宫始终风平浪静,再也没闹出什么事情,貌似皇帝已经打消了废后的念头。

可王皇后知道,这是假象。除非自己的肚子争气,马上给皇帝生一个大胖小子,让所有人都无话可说,否则被废黜的危险就一天也不会消除了。

然而,儿子岂是说生就能生的?当初年轻时天天跟皇帝呆在一块还老是没动静呢,如今皇帝一年半载才来敷衍一下,又怎么可能怀上呢?

除非出现奇迹……

一筹莫展的王皇后只好找她哥哥王守一商量。

对于妹妹的处境,王守一也是感同身受、焦急万分。因为妹妹一旦被废,他的好日子也就到头了。虽然他也是先天政变的功臣,可自从玄宗亲政以来,功臣就是衰人的代名词,远的如刘幽求他们,近的如姜皎,哪一个不是说下台就下台,说完蛋就完蛋呢?所以,要想保住荣华富贵,唯一的办法,就只能祈祷上天垂悯,让妹妹赶紧生个儿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