始料未及的政治灾难

这起事件是刘幽求搞出来的。

李隆基这个皇帝的处境难堪,刘幽求这个皇帝心腹的处境也就可想而知了。作为唐隆政变的功臣,他原本以为政变成功后,自己一定可以平步青云,位极人臣,一劳永逸地成为满朝文武马首是瞻的人物,然而结果却令他大为失望。事后他仅仅被授予中书舍人之职,虽然有“参知机务”之权,但充其量只能算是三级宰相,地位远在三省、六部的正副长官和那些一、二级宰相(同中书门下三品、同平章事)之下。

尽管刘幽求后来又逐步擢任尚书左丞、户部尚书等职,玄宗登基后他又进位为右仆射、同中书门下三品,但这些职务仍然与他此前的心理预期差距甚大。

尤其让刘幽求愤愤不平的是,那些原本应该被砍头的韦后党羽不仅没有人头落地,反而在短暂的贬黜之后又纷纷回朝,甚至一个个入阁拜相,纷纷爬到了他的头上,这他奶奶的算什么事儿?(《旧唐书·刘幽求传》:“幽求初自谓功在朝臣之右,而志求左仆射,兼领中书令。俄而窦怀贞为左仆射,崔湜为中书令,幽求心甚不平,形于言色。”)

而眼下,太平一党由于不甘心让太子上台,正蠢蠢欲动,大有将李隆基重新废黜之势。万一他们的奸谋得逞,李隆基自然是没有好日子过了,而他刘幽求作为李隆基的头号心腹,又岂能活得舒坦?不要说“位极人臣”的梦想从此烟消云散,就连当下已经到手的权力和富贵恐怕也要变成黄粱一梦,甚至肩膀上的脑袋八成也得搬家。

刘幽求会甘心接受这样的结局吗?

当然不会。

刘幽求能够从一个小小的朝邑县尉变成今天的帝国宰辅,靠的就是不平则鸣的勇气和血性,靠的就是该出手时就出手的胆识和魄力。所以,为了实现自己位极人臣的梦想,同时为了帮助李隆基巩固刚刚到手的皇权,刘幽求毅然决定——再搞一场政变,彻底铲除太平一党!

搞政变当然需要军队。刘幽求很快就联络了一个禁军将领,并与他达成了共识。

这个人名叫张暐,时任右羽林将军,是玄宗李隆基的一个旧交。

此人出身于富豪之家,为人疏阔豪爽,好结交四海宾朋,尤喜射猎宴游。李隆基在潞州担任别驾时,张暐在附近的一个地方担任县令,两个人一来二去就认识了。张暐交游广阔,阅人无数,自然看得出这个年轻的亲王并非寻常之辈,于是倾力结交,跟李隆基打得火热,三天两头在一起聚宴饮酒,游玩打猎。(《旧唐书·张暐传》:“会临淄王为潞州别驾,暐潜识英姿,倾身事之,日奉游处。”)

有一次,张暐请了一个叫赵玄礼的著名乐人到他家里演出,赵玄礼带了自己的女儿同行。这个女孩长得美丽动人,而且能歌善舞,当李隆基受邀到张暐府上作客时,顿时一见倾心,很快就和这个女孩好上了,并且生下了一个儿子(这个女孩就是后来的赵丽妃,生下的儿子就是后来的太子李瑛)。由于李隆基身份特殊,不便迎娶这个出身卑微的歌姬过门,于是张暐便替他金屋藏娇,让赵氏母子住在自己的府上。李隆基对此当然是感激不尽,从此更是将张暐视为知己。

唐隆政变爆发后,李隆基入主东宫,旋即把张暐召至身边,让他担任东宫官吏,不久又将其擢为侍御史,稍后又拜为御史中丞。李隆基登基后,为防范太平公主,特意将张暐调任右羽林将军,把一部分禁军兵权交给了他。

既为天子故旧,如今又手握禁军,可见张暐在玄宗心目中的份量非同一般。刘幽求正是看上了这点,才邀他入伙共谋大事。

作为凭借政变起家的人,刘幽求在这方面自然是轻车熟路的,于是很快就和张暐制定了一个完整的计划。一切就绪后,张暐立刻去向玄宗请示,说:“窦怀贞、崔湜、岑羲等人都是太平公主一手提拔的,如今他们利用宰相的权力日夜密谋,事态看来已经非常严重了。古人说,当断不断,反受其乱,如不及早打算,一旦他们先发制人,陛下和上皇恐怕都会有危险。臣以为,应该立即采取行动将他们诛杀!刘幽求与臣已计划停当,臣既然职典禁兵,自当为陛下赴汤蹈火,视死如归!如今,只等陛下一声号令,臣等即刻动手。”

李隆基知道,自己和太平公主的矛盾已经发展到不共戴天的地步了,所以迟早会有刀兵相见的一天。与其坐等这一天的来临,让自己陷入被动,还不如主动出击,先下手为强!尽管李隆基也知道目前的各种准备还不是很充分,但是多等一天,磨刀霍霍的太平公主势必会向自己逼近一步,危险就会加重一分,既然如此,那就只好放手一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