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皇登基(第4/4页)
翌年正月,位于西京长安的李唐太庙被降格为“享德庙”;同时,七庙缩减为三庙,仅供奉高祖、太宗、高宗,其余四室皆关闭。
至此,轰轰烈烈的武周革命宣告完成。
改朝换代和建立宗庙的工作结束之后,武曌出于安抚人心和政权稳定的考虑,依旧承认她是李家媳妇,并且毫不讳言地宣称,她的皇位是从李唐三圣那里继承来的。
这样的表态无疑赢得了众多李唐旧臣的心。然而,无论是武曌本人,还是新生的武周政权,在此却都遭遇了一个极大的尴尬——武曌既追尊武氏父辈和祖先为皇帝,又承认她继承了李唐天下,那么日后她要把政权传给谁?是传给李家子孙,还是传给武家子孙?
如果武曌把来自李唐的政权归还给“皇嗣”李旦(即便武曌暂时给他改了姓,可永远改变不了他的血缘,何况他当上皇帝后自然也会改回李姓),如此一来,武周王朝势必一世而亡。
这当然是武曌不愿意看到的。
如果武曌把政权交给本家侄子武承嗣,武家天下自然可以传承下去,可问题是侄子毕竟是外人,总不如自己的儿子来得亲;再者说,武承嗣将来一旦即位,李旦、李哲及其子嗣还有好日子过吗?恐怕只有死路一条。为了让王朝延续而令自己断子绝孙,这样的代价太过于惨痛了,很难想象武曌愿意这么做。
可事情就这么明摆着——倘若立子,便有国祚断绝之虞;要是立侄,则有子孙断绝之危。
这就是武曌的尴尬。
这就是武周政权的悖论。
从武周王朝横空出世的第一天起,这个巨大的悖论便已相伴而生,就像一个初生的婴儿携带着不治之症来到世界上一样。
英明神武如女皇武曌,将如何面对这个政治和伦理的两难困境?
几年来一直在母亲的软禁下活得战战兢兢的李旦,又将迎来怎样的命运?
还有那个一心梦想着在武周革命之后顺势当上太子的武承嗣,又会采取怎样的行动?
面对这一系列重大的问题和隐患,新生的武周王朝必将不得安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