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远战到短接(第2/3页)

守军赶紧堵门,随堵随破,随破随堵,花了九牛二虎之力才将城门堵住,然而这次进来的日军却十分凶猛,怎么都无法将之完全消灭。

一转眼的工夫,守城已变成了巷战。

城中进入了极其紧张的时期,遍布火药和硫磺的味道,唐生智派参谋长到光华门现场,规定每十分钟双方通话一次,以报告那里的战况。

长官部的空气压抑到要使人爆炸,因为谁都知道,要是电话打不通,就什么都完了。

即使情势如此险恶,唐生智并未表现得惊慌失措,颇有守城大将的风范。

因为身体不好,又日夜不得休息,他在发号施令时,必须每隔几分钟就用热毛巾擦一下脸,喝一口茶,以保持清醒状态。

除此之外,他的样子真的跟他的绰号“唐和尚”一样镇定平和,无论前线情况多么吓人,从不失态,只是一支接一支地抽香烟。到了傍晚,趁日机停止轰炸,他甚至还会捧着小茶壶,在院子里散散步。

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如此,太原保卫战时,以善于守城著称的傅作义都急到了两眼通红,可想而知,如果唐生智这时候就红了眼,长官部的其他人会作何感想。要知道,傅作义毕竟还有自己一手带出来的绥军可作依靠,唐生智却无湘军为保证,他指挥调遣的,全是跟他没丁点历史关系的各路部队。

这个时候唐生智确实已经准备与城同殉了,他甚至没有给自己留下一条救命的船。

众人都屏住呼吸盯住电话机。

电话铃响了,参谋们扑过去拿起一听,终于长长地吐了一口气。

巷战结束,城内日军被全部歼灭。

当天唐生智收到了一大堆礼物。

有歪把子轻机枪,有左轮手枪,有战刀,有三八式,还有钢盔和呢大衣,都是从日军身上缴到的。

最新鲜的礼物,是粤军送来的,那是用菜篮子挑来的十几个鬼子脑袋!

虽然侥幸涉险,但长年作战的直觉仍然告诉唐生智,迟早还会有下一座城门被攻破,而这一次倘若再被日军冲进来,恐怕就不会这么幸运了。

除了紫金山上的教导总队外,他所能调动的其他部队,字面上看看是一个师或者一个军,其兵员其实大多只剩下了一个营,而且基本全为新兵,部队没有大炮,连步枪都不整齐。

今天能堵住城门,靠的不是实力,而是士兵们的血肉之躯。

与唐生智感觉相同的还有蒋介石。

离京之后,虽然他已经想尽了一切办法,但在短时间内根本无法征调到强力援军,即如离得最近的云南滇军,此时也还刚刚到达浙江,对于缓解南京之围而言仍然是鞭长莫及。

蒋介石一直通过无线电台与唐生智保持着联系,对南京保卫战的每一步状况都很了解。在获悉最新情况并研判形势后,他直接给唐生智发来电报:如果南京实在不能守,则相机撤退!

12月11日,唐生智又接到了顾祝同打来的电话,后者转来蒋介石要唐生智个人撤退的命令:渡江北撤。

顾祝同对唐生智说,你赶快过江来浦口,我让胡宗南到浦口接应。

唐生智倒是已经做好了不走的准备,要不然他也不会那么气定神闲,乃至于连条救命船都不给自己留。

前线如此危急,我不能走!

顾祝同急了:你今晚一定要走,这是上面的命令。

唐生智说,我有许多事情还没有向各部队交代清楚,这么一走,以后责任由谁来负?

顾祝同缓和了一下口气:这个容易,你留参谋长交代一下不就行了。

唐生智仍然不同意,一个参谋长如何能够主持大局,况且是在这样垂危的关头。

他断然说:我就是走,最早也要明天晚上才能走,我不能只顾自己一个人的死活,扔下军队不管。

事实上,顾祝同如此急迫,是有原因的。因为华中方面军的二线部队——第13师团已从镇江北渡,下一步就是要封锁住长江北岸。

顾祝同说要派胡宗南来浦口接应唐生智,也是出于这一顾虑。

虽然明知如果照直说出这一情况,必然会对唐生智的心理产生影响,但事到如今,顾祝同也只好实话实说:日军占领了江北的六合,随时可以再攻下浦口,到那时即使想要北撤也来不及了。

唐生智愣了愣,但他仍然坚持:今晚要我过江是绝对不行的。

当晚,唐生智没有去找船渡江,而是沉下心来制订了突围计划。

巨大险情果然再次袭来。

12月12日,凌晨,熊本第6师团从中华门附近入城,双方从巷战很快进入短接,守军再也无力将敌击退,城中局势眼看无法挽救。

但在这之前,唐生智还要做最后一次努力。

下午4点,他将师以上将领全部召至公馆开会,只问了一句:南京现已十分危急,各位尚有把握再守卫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