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大败局(第2/7页)

在诸多列强之中,蒋介石最恨的无疑就是那个被他称为“红色帝国”的苏联。到现在为止,蒋公子(蒋经国)还被斯大林扣在西伯利亚呢。

他支持东北军朝苏联叫板。

废除中俄一切不平等条约,放弃在华领土权益,那是列宁在世时就信誓旦旦承诺过的。如今十几年过去了,中东铁路还是被牢牢控制在苏联手里,所谓“共管”,中国人却根本插不上手,使中东铁路沿线俨然成了比租界还要过分的“国中之国”。

老子说过的话,儿子来个装聋作哑,死不承认,也只有苏联人才做得出来。

 

蒋介石支持张学良跟苏联叫板,收回中东路权

 

道理是非在我们这头,所以一定要斗争到底。

蒋介石还帮小弟分析,现在西方列强都视共产主义如洪水猛兽,它们对于共产主义的大本营苏联自然绝无好感。东北一旦和苏联闹起来,西方人该帮谁呢?当然是帮我们呀。

事情真闹大了也不要怕。哥哥我现在后方稳定,如果需要,可以随时要人给人,要枪给枪,就算苏联人是只真老虎,咱也能在它身上扒层虎皮下来做斗篷。

蒋介石当场表态:一旦中苏开战,中央可出兵十万,拨两百万元军费。反正绝不让你老弟一个人在那里苦撑苦熬。

说的人信口开河,听的人却门清得很。那“两百万元军费”现在就要,至于“出兵十万”以后再说也不迟,我们东北军暂时还搞得定。

在中日战争全面爆发之前,没有一个地方政府愿意中央派兵到自己区域里来,管你说得怎么天花乱坠,什么抗日抗苏剿共,都不行——我怎么知道你是不是乘机来“削藩”的呢?这跟有没有觉悟、爱不爱国可全不搭界。

骑虎难下

 

有了蒋介石的承诺,张少帅的气壮了。回到沈阳,马上加紧部署。

一出手就很漂亮,不仅收回了中东铁路电权、管理权,还把铁路管理局的苏方正副局长都抓了起来。

出乎中方意料,事发后国际舆论都站在了苏联一边:各国在华权益那都是有历史原因的,本来大家好说好商量,君子动口不动手,你怎么说着说着就动手了?

苏联政府这下来了劲,趁势顺竿爬,以受害人的姿态作出一系列激烈反应:断交,抓人(中国侨商),扣船(中国商船),派兵。中苏边境一时乌云密布。

对于东北方面来说,搞爱国运动是有充分思想准备的,遗憾的却是没军事准备——没想到看似病歪歪的苏联也敢动武。

大兵压境,少帅犹豫了:既然没准备,那就先往后面退退吧。

但是事情到了这一步,想退都很难。

什么叫骑虎难下,现在就是。从东北方面对苏联展开行动以来,各地的示威声援游行那是风起云涌,一浪高过一浪,中央政府方面也一样,除了外交部力挺以外,连身为国民政府主席的蒋介石都坐不住了,亲自站到台前发表了正气凛然、毫不退让的对苏宣言。

亲友团、粉丝团,领导、群众,一个不落,该来的都来了。事到如今,进退就不光是政治问题了,还有面子问题呢。

大家站在后面已经鼓了半天掌,手都拍红了,嗓子都喊哑了,你忽然要一个人从擂台赛上跳下来,想雷死人是不是?

更何况,每个稍知国情的人都清楚,当时除了中央军外,能跟洋人单挑的,舍东北军其谁?

号称全国最精锐最有实力的地方部队,四十万武装,海陆空齐全,飞机、大炮、军舰无所不有,如此的军事配备,已接近准现代化水准,就连中央军都要让你三分。

打架有条件啊,兄弟,这种时候是爷们儿的就不能皱眉。

在苏联频繁挑起边境冲突的前提下,中国不得不首先宣战,由所谓“中东路事件”直接引发的中苏同江之战开始了。

事实证明,这是在错误的时间、错误的地点与错误的对象打的一场错误的战争。

要说清楚这一点,还得提到当年的日俄战争。

历史上的日俄战争与甲午战争不同,甲午战争的失败者中国是完败,日俄战争的战胜者日本却并非完胜。

真实的情况是,日本虽然取得了战争前期的胜利,最后却是它自己先支撑不下去,巴不得和俄国人签协议谈合作。

甲午战争,大清的北洋舰队和陆军主力几乎是全军覆没,老本输了个精光。俄国人的情形则完全两样,虽然远东部队打完了,欧洲那边的一大半精锐还没上呢。

日本人认为自己打了这老半天,累得吐血,俄国人怎么也得掏点银子出来慰劳慰劳。没想到俄国沙皇是要钱没有,要命有一条的主,死活一个子儿不掏,逼急了甚至不惜砸锅卖铁,舍了老家不要,宁愿带欧洲兵到东方来再跟东洋人死磕一回。日本为了日俄战争,就差跟黑社会借高利贷了,一看对方这么强硬,马上软了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