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鸟尽弓藏(第4/5页)

杨宇霆皮笑肉不笑地哼哼了两声,随口答道:“没关系,没关系,我一定会提出这个建议的。”

一转屁股,老杨就喝茶去了:“得了您呐,跟我玩儿,你小子还嫩点。”

当然没去跟张学良提什么让日本人修筑五条铁路的建议。

过了几天,日本顾问信心满满地来找张少帅了,唾沫横飞地说了一大通,结果被小张一个“现在全国统一,此问题已移交南京政府管理”给推掉了。

既然归附了南京政府,打太极就更方便了。

但通过这件事,张学良却对杨宇霆生出了新的看法。因为对方口口声声说老杨支持“满蒙新五路”方案,而自己却从来没有听他说起过。

莫非想勾结日方架空我?如此看来,真是死有余辜。

日本人被这么来回一扯皮一忽悠,虽然跑得气喘吁吁,却还是两手空空。说要再不生气不着急,那就变成石头人了。

他们又找到杨宇霆,声称要把当年张作霖答应签“满蒙新五路”的证据公布出来,丢丢中国人的脸。

让你们耍赖皮。

杨宇霆知道,得另想别的招了。他把过去的老部下常荫槐叫来,一起商议对策。

这常荫槐也是个让日本人头疼的狠角色。

此人在张作霖时代同为重臣元老,一直主管东北铁路,易帜后新近才被国民政府任命为黑龙江省省长。杨宇霆担任总参议时,他经常到总部来办理事务,跟杨在许多观点上都非常接近。

这里得补充一点关于东北铁路的历史。

甲午战争后,输得一干二净的李鸿章痛定思痛,琢磨单挑干不过日本人,便想起以夷制夷的法宝,千方百计想把俄国拉进来。

俄国那边来个正好,心说,你就是不让我来我还想来呢,现在你请我,实在是件巴不得的好事。

它把太平洋舰队开进旅大,并通过李鸿章签订了租地条约,然后就开始修建这条横跨东北全境的著名铁路——中东铁路。

按照当初的约定,这条路通车三十六年后,中国只要给钱,就可以收回去。可要是没钱,对不起,那就好多年后再说吧。

好多年是多少年?

八十年!

中东铁路一成,日本很自然就感受到了威胁:这不等于把欺负中国人变成你俄国人的专利了吗,那怎么成?

一句话不合,一东一西两个强盗就这样打了起来。

日俄战争结束,俄国人输了。按照谈判结果,把长春以南的路段,即“南满铁路”转让给了日本人,而长春以北的路段继续被俄国控制。

以夷制夷,变成了前门赶走豺,后门跟来狼。“北夷”、“东夷”一齐登堂入室,后者更成吾国今后四十年之难除大患。

这就是所谓的“满清修补匠”李鸿章的修补工艺,看来实在也不咋地。

十月革命后,立足未稳的苏联政府曾表示,愿将包括中东铁路在内的一切在华特权无条件归还中国。

当时的中国北洋政府一愣神,没想到列强中还有思想境界这么高的。可也就这一愣神儿的工夫,到了斯大林掌权,又不认了。

在中国的力争下,双方总算达成了一个共管协议,即在中国未赎回中东铁路之前,铁路业务由两国共管。但在实际执行过程中,苏联一方并没认真履行这一协议,中东铁路还是没中国人什么事。

 

李鸿章的以夷制夷变成了前门赶走豺,后门跟来狼

 

现在日本人正好吵着要新建“满蒙铁路”,杨宇霆、常荫槐二人就想了一招,借机成立东北铁路督办公署,索性把东三省的铁路都集中管理起来(当然包括中东铁路)。两人还商定,由搞铁路出身的常荫槐担任公署署长。

对日本和苏联来说,这实在是一个很“阴险的毒招”。两个国家挖空心思想动东北的脑筋,他们能借助的最重要渗透手段就是铁路。

张作霖不怕日本人威胁的撒手锏之一也是拿铁路做文章。

当时由于奉军主力都集中在关内作战,有人担心日本从东北抄后路。老张却镇定自若,因为他早就想好了办法——破坏日本人的铁路。

如果日军敢有所动作,首先召集“南满铁路”沿线的各县县长和公安局局长开个会,定个日期,一夜之间把“南满铁路”全给扒了,然后全都埋到地下去,让你临时修路都找不着材料。

没了铁路,日本人在东北就成了只能靠爬行才能前进的东洋龟。然后再派重兵抢占旅大,关门打狗,易如反掌。

按照杨宇霆、常荫槐的设想,督办公署一成立,整个东北的铁路就都要被东北人自己管起来了。

既然领导机构新建,原来的ISO标准当然全都过期,得重新认证。以后谁要建路,报批;谁要行车,报批;谁要经营,报批。至于批不批,什么时候批,那都是领导商量着办的事,别人管不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