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天时地利人和(第2/17页)

烤火的日本兵戴一副眼镜,穿旧布军装,傻傻的样子,听到让他走,也就乖乖地跟着走了。

到了师部之后一搜,搜出了一张大学毕业证书,原来是后期动员入伍的学生。“眼镜男”自称是某日本部长的侄儿,不知是真是假,但看样子此君也只能跟着他的“叔叔部长”做做公务员,打仗实在是勉为其难。

经历长衡会战,第四十四军的士气也很低落,若不是王泽浚进行缩编,兵员素质同样好不到哪去,不过对比一下安仁城里的日军,已经算不错了。

跟菜鸟级别的日军部队做邻居,对人的自信心都是一种激励。当然了,即便如此,第162师也无能力直接收复安仁,大家谁也吃不了谁,形成了隔河对峙的局面。

中间地带有一座小山头,第162师原拟予以占领,但后来考虑到食宿不便,暂时未予驻扎,结果让日军捷足先登了。

山头距第162师军营仅三里之遥,颇具威胁。驻在山上的是一个日军小队,四十余人,这四十余人若是野战军主力,可不容易对付,但作为涌现“乞丐男”“眼镜男”的鱼腩部队,那又另当别论。

指挥官观察了一下,山头侧面有一条路,然而因为那里日军警戒较为严密,不易得手,于是决定通过正面的丛林进行奇袭。

总攻之前,由尖兵班突前探路。一个班长带三个兵,从荆棘里穿过去,悄悄地爬上了山。上山之后,发现日本兵正在架枪休息,周围只有一两个哨兵。

四个人耐不住性子,冲上去就要抓活的,日军毫无准备,炸了窝一样地乱跑,后来一看,才四个中国兵,有的人又杀奔回来。

此时后续大部队正好赶到,不过因尖兵班经验不足,以致打草惊蛇,最后只捉得三个俘虏,背回三支枪,战果并不大。

小打小闹只是开始阶段,随着功力的恢复,第162师开始重新拥有打大仗的能力和本钱。

一周后,安仁日军倾巢出动,过河向第162师的阵地发起进攻。两军大战一日,日军伤亡三百余人,溃败而去,日军伤兵在撤过木桥时,争相拥挤,情形很是狼狈。

在第四十四军战史中,这是为数不多的一次胜仗。自此,日军就变得规矩多了,缩在城内不再随便出击。

第162师缺乏攻坚能力,就采取截断补给线,饿对方肚子的方式进行围困。

自从薛岳想办法将第四十四军留住后,倒也对王泽浚另眼相看,有什么好东西都会拿出来与他分享。正好上面给第九战区派来一批美军特种兵,薛岳就优先拨了一支给王泽浚。

这是一支工兵性质的特种兵,共有十二人,长于埋设烈性炸弹。王泽浚从全军挑出一个叫萧德宣的团长,将特种兵配属给他,任务是打一场漂亮的破袭战。

萧德宣的前任因战败被撤职查办,萧德宣刚刚提拔上来,以指挥灵活著称。王泽浚对他说:“你这次出击,既要有战果,保证美国兵发挥作用,又要保证他们的安全。”

萧德宣亲率所部营长及侦察兵,一行二十余人,化妆进入茶陵至安仁的公路段,经过侦察,确定了伏击区域和范围。

日军辎重车队进入伏击区后,美军特种兵先将首尾两辆汽车轰上天,再对中间的车辆逐一清除,把剩下的七八辆汽车也给炸了,堪称是庖丁解牛式的作业手段。

在特种兵们炸汽车的同时,萧德宣团负责与日军掩护部队作战,确保前后长达三个小时的特种作业圆满完成。

打靶回营,大家都兴高采烈,那些高鼻子蓝眼睛的美国大兵见到萧德宣团长,都竖起拇指,连呼:“ok,ok!”

王泽浚也深感满意,对萧德宣说:“打得好,打得痛快!”

原先面有菜色的士兵还只是一部分,在补给屡屡遭截的情况下,“乞丐男”越来越多,“眼镜男”又打不了仗,经过一段时间,日军终于忍受不住,撤出安仁了事。

对于地面上的特种作战,日军尚有防御办法,也就是沿路加强警戒,但当地面移往天空,他们就得抓狂了。

进入抗战后期,由于美国空军的加入,中美空军逐渐占据中国大陆的制空权,日军之所以要付出巨大代价,连续占领衡阳、桂林、柳州,其目的之一就是为了控制这三座城市的空军基地,以限制中美空军的行动。

除了衡阳和桂柳,江西的遂川、赣州等地也建有飞机场。负责指挥国内空军作战的陈纳德便以江西基地为中心,编成华东飞行部队,配合第九战区作战,同时利用运输机对被阻断的第三、第九战区进行补给,当时这一作战形式被称为“要点作战”。

桂柳会战期间,只要是晴天,华东飞行部队的战斗机、轰炸机即从日出到日落,不停地对日军的运输线路进行攻击和轰炸,范围从公路铁路上的车辆桥梁,一直延伸至江上的运输船队,导致日军辎重部队整个白天都得隐蔽防空,只有到拂晓前或黄昏后才敢生火做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