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生命在于折腾(第2/8页)

吉星文不是不想打,是打不过,若是许绍宗当时就上去,没准还不如他呢。

一直到1939年10月,距离武汉会战将近一年过去。经过不断整顿和补充,第二十九集团军才渐渐缓了过来。

这一期间,蒋介石组织各大战区,计划发起一场全国规模的攻击战,此即“冬季攻势”。

攻势启动之前,893团奉命先行,去东岸活动,以破坏日军的桥梁和通讯设施。

原计划是在襄河东岸活动两周。两周之后,攻势计划有所改动,准备延期一月,第二>十九集团军也将整体开赴东岸的大洪山游击区,因此893团又继续留在了敌后。

就是这一变动,差点让这个团遭受覆灭之险。

发给893团的电报,被日军截获并破译,日军立刻派出一个步兵联队和骑兵大队,向893团所在位置包抄过来。

新四军李先念部也在这一带打游击,事先得到了情报,赶快予以通知,才使893团提前做好准备,冲出包围后,在大洪山与集团军主力会合。

1939年12月,冬季攻势正式开始,在张自忠的指挥下,第二十九集团军参与进攻日军所盘踞的钟祥。

防守钟祥的是第16师团,该师团曾与第6师团一道攻进南京,为老牌甲种师团,战斗持续七天七夜,打得十分艰苦。

团长梁静珊在指挥作战时,身先士卒,遭到碉堡内日军机枪扫射,身中七弹而亡。当时王缵绪刚到宜昌,梁静珊的尸体也运到那里,王缵绪亲临默哀,吩咐购棺装殓,护运回乡。

到了第二年,钟祥还是打不下来,而日军援兵已经赶到,第二十九集团军只得就地退至大洪山。

早在总结武汉会战教训时,陈诚就断言,川军更长于山地作战,大洪山的地形为第二十九集团军提供了天造地设的绝佳环境,这一区域,高的是山地,低的是湖泊,易守难攻。

第二十九集团军因此找到了属于自己的作战方式,即以游击支队在大洪山外围至钟祥一带活动,主力与集团军总部则驻于大洪山中,寻机歼敌。

1940年4月,游击支队看准机会,在路上进行伏击,打掉了日军一个骑兵小队,打死打伤日军骑兵数十人。战利品送到总部,总部估计日军要报复,马上加强工事,严密防范。

来的是骑兵大队,在炮火掩护下,向大洪山某团阵地发起冲锋。守军早有防备,集中轻重机枪火力,予以猛烈射击,打得日军人仰马翻,给他们喂足了“枪弹饲料”。

日军见骑马在山里吃不开,便下马近战,守军又还以有口皆碑的“大头菜”,集束手榴弹一把把地往下扔。

在将日军打得晕头转向之际,总部抽出一个营,向日军侧背进行反击,骑兵大队扛不住了,唯有臊眉耷眼地撤回钟祥城,战死者尸体均用黄绫相裹,以太阳旗覆盖,随队带走。

据游击支队侦察得知,骑兵大队这一战伤亡了两百多人,其中包括中队长一名,钟祥城内焚尸达四个小时之久。

冬季攻势快结束时,王缵绪带着四个旅来到了大洪山。因许绍宗关键时候“逼宫”,王缵绪对其极不信任,这四个旅就是他的基本部队,由担任第44军副军长的儿子王泽浚一手掌握。

王缵绪此次亲自挂帅出征,憋足了劲,非要跟后方哄他下台的那帮人飙一飙不可,但前线的实际状况却远不容如此乐观。

美国记者史沫特莱和几名中国记者一起,实地采访了王缵绪。

王缵绪在一所村子外面接受采访,他对能得到这次露脸的机会感到很是兴奋,摆着各种姿势,配合记者们拍照。

坐下来后,王缵绪对记者说,如果不是他被留在四川,前线的战事就不会如此糟糕,而他现在的任务,便是夺回被日军占领的所有地方。

记者们面面相觑,包括史沫特莱在内,大部分国内战场跑下来了,还没听到过哪位中国将领敢如此大言不惭地拍胸脯,打包票:以为你是战神?

牛在天上飞,都是你给吹上去的!

史沫特莱由此对王缵绪打上了个大大的问号。在她笔下,王缵绪身体瘦弱,面部僵硬,完全是一个说话抽风的“疯狂家伙”,甚至他那“令人难以忍受的自吹自擂”,还让她想起了某些无脑的美国人。

王缵绪豪情万丈,完全想不到在别人眼里会沦落成另外一种形象,他告诉记者,蒋介石已同意他在消灭前线敌人后,重新任命其为川省主席。

王缵绪以为别人不知道川局内幕,孰不知这些作者的门槛全精得很,都知道王缵绪是被政敌赶出来的,因此个个暗中偷笑。

王缵绪是老军人,探讨起军事来引经据典,头头是道,显得非常聪明。当史沫特莱问起中国伪军为什么特别多时,王缵绪分析说,这是因为伪军没有读过儒家经典,在他看来,“每个军事人员都应该是学者”,这样就不会误入歧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