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谁主沉浮(第4/23页)

“神仙府”里到底在嘀咕些什么,周围的诸侯都想知道,那些力量微弱的诸侯尤其关心,他们的驻渝代表也影影绰绰地通过刘从云进行打探。

刘从云并不隐瞒:“就讨论你们的事呢。”

这话听得让人心惊肉跳,讨论什么,又是怎么打我们?

刘从云正色:“胡扯什么呢,我们聊的,都是如何帮助和扶持你们。”

据刘从云说,他和刘湘已经商定,今后要对川中诸侯实行忍让维系,从此“政治上一致行动,经济上予以支持”。

诸侯们如闻福音,也如释重负。

刘文辉那疯狂的铁血兼并已经让这些“弱小国邦”患上了恐惧症。虽然还不知道谁是要被兼并的下一个目标,但想来轮到自己不过是早晚的事,而且这种憋着心思让你猜的短暂宁静,其实更为可怕,成天做噩梦啊。

刘湘也要统一,但相比于刘文辉,还是给大家留下了一口饭吃,太意外,也太欣慰了。怕刘湘嘴上一套,背后一套,诸侯们一旦饷弹出现困难,或者沿长江西运的物资在万县被扣,就试探着走刘从云的门路,请他在刘湘面前说情。

神仙果然灵验,除非你不去求不去说,否则愿望大多可以得到满足。这样一来,刘从云更神了,几乎成为有求必应的活菩萨,一般诸侯皆以能投于刘神仙门下,入道拜师为荣。

这当然又是一次成功的搭档演出,表面风光的是作为演员的刘从云,幕后赚到盆满钵满的是作为老板的刘湘。自打出“群雄并存,有德者王”的招牌后,连李家钰那样的新派掌门也来投奔他了。

李家钰虽经杨森允许,得以驻军营山,但李部有三万余众,营山只是一座穷县,哪里养得起如此多的“食客”。

无奈之下,李家钰只得派代表向刘湘输诚,表示愿归入麾下,听其指挥。

作出这个决定,李家钰实在是走投无路,万不得已。他是“下川东之战”的发起者之一,如今落魄成了叫花子,刘湘完全可以落井下石、趁机报复——要么羞辱一顿,拒之门外,要么编遣队伍,实行“不并之并”。

他想错了,刘湘非常大度。见李家钰穷极来奔,当即接受,并慷慨承诺,今后将由他负责每月供给军饷。

李家钰顿解燃眉之急,可谓是绝处逢生,对刘湘的感激之情难以言表,从此逢人就说:“我的军队能生存下来,全仰甫公(对刘湘尊称)之德。”

刘湘当然也很合算。李家钰是一员能打硬仗的战将,仿佛当年的马超,有他投效和助阵,必然如虎添翼,而刘湘所要付出的代价,不过是一笔军饷,有什么划不来的。

李家钰的投奔,对川中诸侯的集体转向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刘湘的声势越来越大,加上本身力量的增强,他开始可以对刘文辉说不了。

蒋唐战争时,刘文辉曾发出反蒋的“东、冬”两电,那时刘湘自己虽走了另外一条路线,但从始至终未发一言。到中原大战,刘文辉又在未告知刘湘的前提下,联合邓锡侯、田颂尧发出了“鱼电”。这次刘湘就再也按捺不住,拍桌子掀板凳地朝刘文辉发火,说他这是在给四川制造灾祸,陷害他本人,是可忍孰不可忍。

刘湘的愤慨和疑惧完全可以理解,他认为刘文辉不是向外发展,而是在内外勾结,想想看,倘若冯、阎获胜,岂不是把他给夹在了下川东?到时刘文辉和冯、阎想怎么解决就可以怎么解决,他的存身之处和政治生命也将一道完结。

还好,早在“鱼电”拍发之前,蒋介石就已说服张学良举兵入关,所以冯、阎失败早成定局,不过刘文辉自己还懵懵懂懂罢了,同时,两次误判,也使他与蒋介石的关系走到了不可挽救的边缘。相反,刘湘却因蒋桂战争时助蒋,且两次都未有异动,而受到了蒋介石的进一步倚重和青睐。

曾扩情再次入川,虽然他在任何场合下都避免谈及“鱼电”,当着刘文辉的面也表示了慰问和期许之意,但这不过是怕把刘文辉给逼上极端。私下里他的使命之一,就是扶助刘湘,使之成为安定四川的重心,以免再出现类似“鱼电”的事件。

外有蒋氏倚重,内有诸侯归心,刘湘下决心跟刘文辉对着干,不过在此之前,他先要问计于刘从云,为的就是听一听老天爷怎么说。

刘从云经过占卜,得出的结论是:“一林不藏二虎,一川不容二流(川指四川,刘与流谐音)。”

封建迷信也有它的一套理论,并非完全胡诌。川军有五行之说,邓锡侯的锡字从金,杨森的森字从木,刘湘的湘字从水,刘文辉的辉字偏旁可假借为火,田颂尧的尧字从土,也就是“金木水火土”。

刘从云对刘湘说,水能克火,你注定要击败刘文辉,这是不可违背的天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