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步步相逼(第3/9页)

事情弄到这种地步,再聚一起就不开心了。黄兴等人便离开东京,前往南洋,这些人后来称为“南洋派”,留在东京的党人则称为“东京派”。

熊克武原先属东京派,也在志愿书上按过手印,但后来因与川籍党人在经济问题上发生争吵,一气之下离开东京投奔黄兴,从而加入了“南洋派”。

隔阂就从这时候开始产生了。在熊克武的记忆里,再也找不到当初在东京见到孙中山时那种崇拜者偶像的感觉。再度回川后,两人即很少有书信往来,熊克武基本不向孙中山报告川省情况,一切都是他自己判断自己做主。

孙中山也并非圣人。他起初任命四川督军时,提名的就不是熊克武,只是那人自觉资历尚浅,自动退出了。

就算彼此表面上把谎撒得再漂亮,熊克武也知道他与孙中山的真实关系如何。自从黄兴死后,“南洋派”在国民党中就明显落于下风,得势并且受到孙中山信任的基本全是“东京派”。

想不到啊想不到,革了这么多年的命,到头来,一个站队却把一切都给统统抵消了。

信念这东西可以相信吗,谁知道呢。

熊克武闻知孙中山起初的提名人选后,气得连督军都不肯就任,仍然是当他的“四川总司令”。

假如熊克武在战争中失败了,自然另当别论,但是他赢了。

赢家通吃的法则在任何时候、任何地点都适用。孙中山事前没有把筹码放在熊克武身上,事后就尝到了苦头——他委任杨庶堪为四川省长,熊克武却自行发出通电,宣布由他本人兼摄军民两政,同时派但懋辛代理省长。

杨庶堪手里拿着孙中山的委任状,那边却早已名花有主,弄得这位先生滞留上海,将近半年之后才得以在成都就职。

杨庶堪早年执教于四川高等学堂,其人学贯中西,是革命党人中少见的博学之士,向来深受孙中山器重。由杨庶堪来负责治理四川民政,应该说是上上之选,他本人也很想协助熊克武在四川做出一番事业。可是落花有意,流水无情,熊克武此刻早已不当杨庶堪为好友加战友了,而视之为孙中山在四川的代理,或者说难听点,是孙中山在他身边安的钉子。

有钉子,就得拔掉它,熊克武自此处处对杨庶堪进行掣肘。要办民政,当然离不开钱,恰恰熊克武就在这方面掐脖子,以致闹出了“熊杨争款,几于用兵”这样的荒唐事。

在一筹莫展的情况下,杨庶堪按照孙中山的指示,保举廖仲恺为四川财政厅厅长,蒋介石为警务长,欲以这两人作为自己的左膀右臂。

熊克武毫不客气,利用四川省议会来加以反对。廖蒋都是明白人,中途听到消息,知道自己不受欢迎,就马上折回了广东。

都是同志,可有时候同志之间的仇恨,还胜过敌人。熊克武此举,不仅令杨庶堪备受打击,而且也让孙中山十分难堪。

杨庶堪无奈之下,只得借老父生病为由请假,想以此来缓解双方矛盾。

孰料你越软,他越狠。熊克武没有一点要收手的意思,在杨庶堪假满复职后,他索性以督军的名义,将本来应由省长指挥的全川警备队给接收了。

接下来,熊克武又做了一件离谱的事。

1920年2月,熊克武通电就任四川督军,距离孙中山的任命已过去将近一年。就在这封通电中,熊克武竟称北平政府的首脑为总统、总理。

在当时,南北完全对立,任命熊克武为督军的也不是北平的那个“总统”或“总理”,而是孙中山。北平政府接到通电后,自然对南方党人极尽嘲弄之能事。

唐继尧的第二张牌,是“实业团”。

四川国民党人一直有两大派别,或者说两座山头。一派叫做“九人团”,这一派以熊克武为首,包括但懋辛等人在内,都是日本军校生,前后共有九人。另外一派叫做“实业团”,由四川学界的师生组成。辛亥革命后,其中一部分人从政,另外一部分人则投笔从戎,成为“长衫军人”。

简单说来,“九人团”偏重军事,“实业团”则关注民政。实业团名称的来源,就在于他们认为辛亥革命胜利后,应将革命活动转向经济活动,因此实业团不像九人团那样动辄喊打喊杀,具体观点上也颇多分歧。

熊克武和他的“九人团”,与“实业团”之间向来就不对付。熊克武在重新编组部队时,对长衫军人所率的民军多持歧视态度,护法战争中损失的枪弹也不补充,这使得“实业团”与熊克武的距离越来越远,直到遵从孙中山指示,“拥杨反熊”(拥护杨庶堪,反对熊克武)。

1920年3月,孙中山在给唐继尧的电文中,毫不隐讳地拿出了自己的“弃熊计划”,实业团的反戈一击正是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