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随四野南征北战的日本医生、护士(第2/3页)

[4]工作劳累又得不到尊重,日本医生、护士情绪低落,多数都想回国。

东北民主联军政委罗荣桓得知这些情况,非常重视。战争需要医生、护士,必须制定政策,让他们安心工作。卫生部长贺诚以东北民主联军卫生部的名义,于1946年9月9日发布了《关于目前紧急工作任务的指示》,简称“九九指示”。这个指示强调要团结关心日本医生、护士,并规定了具体政策。

“九九指示”指出:对日本医务人员的政策,首先是纠正“左”的偏向,“认为这些日本医务人员是战败的俘虏兵,于是常以错误的态度去对待他们,要他们工作时则一味地用强迫的办法,有的不要他们工作(如病人反对日本人给看病),对于他们的生活不给予照顾,人格不予以尊重,技术不给以重视,结果使得日籍医务人员离开”[5]。为了让日籍医务人员在工作中比较安心,认真负责长期地工作下去,最低限度要求他们做一个守本分的工作者。为此,东北民主联军政治部规定以下政策:

第一,要照顾他们的生活。日籍医务人员来到我军工作后,有的医院对他们生活照顾较好些,他们即安心,否则便要求脱离。因此,在供给标准以内,应使日籍医生及家属的伙食与我军医生同等待遇,在同一灶上吃饭,在可能时使得他们能吃日本菜。津贴要按月发给,欠薪单位要从速补发。遇有家庭困难多之技术人员要注意照顾,如有的医生家眷需要来的,尽可能接她们来院同居。日本人之间的婚姻,在不妨碍工作的原则下一般是允许的。

第二,尊重他们的人格。允许他们保持某些民族习惯,以和蔼诚恳的态度对待他们,反对打骂日本人。

第三,重视并提高他们的技术。日本医务人员的技术好,应当重视他们,虚心向他们学习。

这些政策体现了共产党和人民军队对日本医务人员的关心和照顾。在艰苦的战争年代,共产党的干部每个月只有几元钱津贴,但要保证日本医生、护士拿原来的工资。共产党的干部结婚,组织上有严格规定,叫“二五八团”。战争期间,家属是不能随军的。相比之下,日本医务人员享受的待遇要比共产党的干部优厚。

在日常生活中,共产党干部和人民军队的优良作风逐渐教育和感化了日本人。在第一后方医院工作的女医生野口回忆:有一次,部队改善生活,吃红烧牛肉。大家都吃得津津有味,但野口不吃牛羊肉,只能看着。中国战友问她是不是生病了,她说出原因。医院领导非常重视,把炊事班长叫来严肃批评。班长难过得要流泪,连连道歉,问野口吃鸡蛋行不行。院长带着炊事班长到老乡家里买鸡蛋,给野口做了鸡蛋炒饭。野口捧着香喷喷的米饭,心里感受到军队大家庭的温暖。元木和男是29后方医院的炊事员,他想回国闹情绪,在米饭里掺沙子,伤员们愤怒地要打他。司务长问明情况,严厉地批评了他,但并没有予以惩罚,而是让他重新做饭,挽回影响。共产党员对他的教育和帮助,使元木改变了雇佣思想,努力工作,被评为模范工作者,并被提升为医院的事务长。他说:“我被调到院部从事会计和出纳工作,一干就是几个月。在我们住的土房子里,随地堆放着装有几百万元钞票和银圆的麻袋,担任警戒任务的只有我和一名少年。武器只是两条自动步枪。刘院长把这么一项重要工作放在我这个日本人身上,信任的程度可想而知。”

解放军干部艰苦奋斗、处处模范带头的作风,对日本人耐心教育、充分信任,部队里的民主作风,批评与自我批评的精神,都使日本人感到新奇,比起日本军阀的残暴专横,有天壤之别。他们渐渐与中国战友融为一体。在三年解放战争期间,这些医务人员跟随第四野战军,从东北一直打到海南岛、广西,做出了重大贡献。

1947年1月东北民主联军发起“三下江南”战役,第6后方医院的松本大夫表现突出,被记了一大功。卫生部《健康报》5月20日刊登了《六院突击治疗中的松本大夫》,报道:“在突击治疗开始不久,就发觉不论伤员和工作人员,都异口同声地说:松本大夫好。松本大夫除了正式治疗,每天去病室好几趟。不管怎样忙,治疗后,至少能保证去看一遍。有的伤员说:‘他做完了手术,穿着带血的衣服,还来病室看我们。’最令人感动的是17师49团政治指导员徐光忠,因负伤过重,施手术后,当晚松本大夫守候了一夜未睡觉。这件事情传出后,不但感动了全体伤员,并教育了看护员。”

辽沈战役中,第34后方医院从吉林通化行军到辽宁北票,率领外科手术队的是医学博士今川知和医生。攻克义县后,第一批伤员就送到医院。义县的伤员刚处理完,攻打锦州的伤员又下来了。两个月内收治了三千多名伤病员,而医院的工作人员不足500人。医院分散在十几个村子,医生、护士查房和换药还要骑马。空中敌机袭扰,地上狼群威胁,全院没有一个人叫苦叫累的。今川医生和手术室的同志连续十几天不下手术台。内田护士长几次为伤员输血,累计千余毫升。山本护理员由于日夜工作过于劳累,一次在打饭途中摔倒在雪地上,昏睡了好久。被人发现时,她的棉衣已冻在地上,用十字铁镐把她刨起来,还直抱歉耽误了伤病员开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