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章 储位之争(第5/16页)

只是,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很难。发动政变是需要有资本的,想当初,还是秦王的李世民之所以能发动政变,是他有很多忠诚的拥趸者,这些拥趸者,文有房玄龄、杜如晦等,武有尉迟恭、秦叔宝、程咬金等,可他李承乾的身边又有谁呢?

掰指头也算不出一个,不管是文的还是武的。

“唉!朝臣大将,有勇有谋者,能唯我使用的可是一个都没有啊!”李承乾在掰过指头后,叹气道。

李元昌轻轻一笑说:“郎君,虽然你的拥趸者不如你父皇当年,可也不是一个没有。”

“有吗?谁?”李承乾问。

“贺兰楚石的……老——丈——人!”李元昌说。“老丈人”是一字一句说出来的。

“你是说陈国公?”李承乾瞪大眼睛,他不敢相信,“是候……侯君集?”

李元昌点点头,细长的双眼眯成了一条缝,颇为得意。李承乾刚刚还阴沉的脸,顿时放晴了。

“他……他真的可……可为我所用?”李承乾还是有些不相信,侯君集是他父皇的人,甚至可以说是他父皇的亲信,会谋反吗?

李元昌再次点点头,神情也越发得意了。

“莫非……叔父和他……”

李承乾还没说完,李元昌便说:“正是!候公见郎君受到你父皇不公平待遇,很为郎君不平,想说服郎君逼宫,又怕郎君不愿意,于是让我先来打探打探……”

李承乾看着李元昌,不满地说:“叔父为何不早点儿说?如果早点儿说,让那候公去杀李泰,说不定我们已经成功了!”

“郎君此言差矣,”李元昌说,“即便李泰死了,若你父皇知道是你的主意,你觉得你的储君位还保得住吗?”

李承乾想了想,觉得李元昌说得有道理,也便点了点头。随后又喃喃道:“想不到候公也要背叛父皇!”

侯君集要谋反,李承乾确实没想到,虽然他从侯君集的女婿——在他东宫任职的贺兰楚石那里得知,侯君集因一些事情,对唐太宗有些不满,可这点不满,还不至于要谋反吧。

侯君集曾是当时还只是秦王的李世民的忠实追随者,由于他的祖辈既是关陇军贵族集团成员,他的骁勇善战又不逊色于尉迟恭、秦叔宝他们,因此一直颇受李世民器重。玄武门事变中,作为跟随李世民进入玄武门的随行者之一,政变胜利后,他所受封赏,仅仅次于尉迟恭、房玄龄、杜如晦和长孙无忌。

贞观四年的时候,他以兵部尚书身份入相;贞观九年,他在参与到李靖总指挥的灭吐谷浑之战中,任积石道行军总管,并取得胜利;贞观十一年,唐太宗封他为陈国公;贞观十四年,他又参与到灭高昌之战中。

不过,也正是那场灭高昌之战,让他有了异心。原来,灭高昌后,自认劳苦功高的侯君集有些得意忘形,大肆收敛财物,被人举报到唐太宗那里,唐太宗令人将其抓住关了起来。虽然唐太宗念他以前的忠诚,很快就将他释放,只没收了他贪污的财物,并未对他加以惩罚,可侯君集还是非常不满,觉得唐太宗太严厉,自己贪污那点儿财物根本不算什么,甚至可以说是自己应得的。

当然,那时候的他还只是发发牢骚。不然贞观十六年,魏征临死前也不会向唐太宗推荐他,说他是可依赖之人。

魏征做梦也不会想到,侯君集会有异心。而那异心一生出便再也收不住了。

侯君集的异心是在贞观十七年生出的。那次,张亮被派往洛阳做都督,在给张亮喝酒饯行时,侯君集多喝了几杯,开始发牢骚,且为张亮抱不平,说张亮之所以被派出,皆是受到了排挤。

“你呀,和兄弟我一样,都受到了他们的排挤!”侯君集喝得眼圈发红。

“排挤?受谁的排挤?”张亮不以为然道,“我并没觉得出宫任职就是受到排挤!对了,陈国公,你怎么说自己也受到了排挤呢?”

“我平定了一个国家,回朝后反惹陛下大怒,这不是受到排挤吗?”侯君集说着说着,激动起来,他挽起自己的袖子道,“你说,这样受排挤,怎么可能不造反?如果你愿意,咱们一起造反!”

张亮惊诧不已,手里的酒碗差点儿掉落在地。

“不!不!不!”张亮一边摇头,一边起身,扶着侯君集道,“陈国公是喝醉了,说胡话吧!”

第二日,张亮走在赴洛阳任职的路上,越想越可怕,半道折转回来,把侯君集和他喝酒时说的话汇报给了唐太宗。唐太宗先是一怔,接着大度地说,侯君集一定是喝多了,还说念他是功臣,也是酒话,不必当真。

当然,唐太宗虽然没有将侯君集抓起来审问,甚至连叫来质问都没有,不是他真的那么信任侯君集,而是他知道,不管是审问还是质问,即便侯君集真说了那话,也是不会承认的。何况魏征临死前,专门向他推荐了侯君集,魏征推荐的人,应该不会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