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 杀机重重(第13/20页)

李渊懊恼到了极点,身心也疲惫到了极点,他冲李建成和李元吉挥挥手道:“你们都下去吧!朕累了!这事以后再说!”

第七十一节 折翼:房、杜被赶出秦王府

(11)

唐高祖李渊允许秦王李世民在洛阳建旌旗天子的想法,最终还是流产了。自太子李建成和齐王李元吉反对后,李渊便用了长时间在犹豫,始终无法做出最后决定。

“先放一放!以后再说!”

他只能一次次地安慰自己,直到有一天,他见裴寂在他面前一副欲言又止的样子,便问他有什么事。裴寂半晌才说:“微臣最近听到了一些风言风语,正犹豫着要不要向陛下禀告!”

李渊一听急了,皱眉道:“裴爱卿何时说话也这么不痛快了?有什么事,快说吧!”

裴寂故作神秘道:“最近微臣听那秦王府的人都在说,说秦王要去洛阳称王了,要建天子旌旗了,个个都是眉开眼笑的,不把其他人放在眼里。”

“是秦王府的人说的?”李渊看着裴寂,挖苦道,“裴爱卿怕是听东宫或齐王府的人说的吧!”

李渊在这点上并不糊涂,裴寂还不是和太子、齐王穿一条裤子?

裴寂赶忙跪地磕头,说他真是听秦王府的人说的,还说近期他并没和太子及齐王说什么,最近太子和齐王总是一副忧心忡忡的样子,像是遇到什么烦心事了,想打听,又不敢打扰。

李渊一听,这倒也有可能,也便相信了他。他想起一日前,在他向封德彝询问秦王、太子和齐王的动向时,封德彝说,秦王倒一切如常,倒是那太子和齐王最近心情一直不好,郁郁寡欢的。

“看来,秦王府的人都很高兴啊!”李渊慢慢地说,“特别是二郎!”

“陛下,莫非……莫非秦王府的人所说是实情?”裴寂问。

“如果秦王府的人所说为真,裴爱卿觉得让二郎去洛阳怎么样?”李渊问。

“如果这是陛下的意思,微臣觉得陛下一定有这么做的理由,不敢多言!”裴寂垂首道。

“朕确实曾有过这种想法,原因想必裴爱卿知道。”李渊叹口气说,不过,他确实也想听听裴寂的意见,虽然他知道,这意见一定是有利于太子和齐王的。

“陛下的爱子之心,微臣明白!”裴寂说,“只是……只是秦王……秦王……秦王未必甘愿只掌管潼关以东。只怕……只怕最后还是会违背陛下的良苦用心!如若……”

裴寂故意没有说下去。

“说下去!”李渊说。

“如若秦王为了夺得整个天下闹得生灵涂炭,那太子、齐王,以及其他藩王即便想把天下交付于他,恐怕也难以全身而退呀!”

裴寂不愧是最了解李渊的朝臣了,他完完全全地说中了李渊最为担心的事。

把天下一分为二是为了什么?让李世民去洛阳又是为了什么?还不是为了不让他们兄弟相残吗?可如果这么做了,兄弟相残不仅不能避免,还可能导致天下大乱李唐王朝瓦解的话……

李渊不敢再往下想了,也就此断了让李世民去洛阳的念头。不仅断了这种念头,甚至还坚定了他继续打压秦王府的想法。也就是说,他不能让秦王府的势力抬头,只有把秦王府李世民打压得永远抬不起头,李唐王朝才会安全,兄弟相残才会避免。

其实,自李渊有将天下一分为二的想法时,李建成和李元吉是很慌张,很忐忑,也寝食难安。只是,秦王府并没像裴寂所说个个得意忘形。裴寂之所以这么说,就是为了帮太子和齐王,让李渊打消让李世民去洛阳的想法。

那时候的李世民和李建成、李元吉一样不安。这份不安是因父皇一天没下旨,这事就有可能黄,李渊那么爱反复,谁知道会不会说话算话?

就在李世民为等待父皇让他去洛阳建天子旌旗而着急时,他等来了程咬金和段志玄被外放的公文:程咬金去康州做刺史,段志玄出任邓州都督。

从表面及公文内容来看,是说这两位战功卓著,要给他们加官晋品,实则是想再次削弱秦王府的力量。

这份公文让李世民有种天塌下来的感觉。他知道,他的父皇又失信于他了。自己冒险(中毒)得来的结果,难道只是父皇的假意慈悲,以及糊弄自己的一句承诺吗?

那天,李世民从外面回府,缓缓走向仁文厅,颓然坐在椅子上,一言不发,眼神里全是绝望。在他缓缓向仁文厅走的时候,他的后面是程咬金、段志玄、房玄龄、杜如晦和长孙无忌,他们默默地跟随其后,没人敢说一句话。

仁文厅里,人不少,却一片寂静。

时间在一点点地过去,李世民目光呆滞地看着前方,而其他人则开始用眼神交流,都希望对方开口打破沉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