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天策上将(第7/8页)
李世民如今的“对手”是谁?当然是太子了。于是,史万宝去找韦挺,让韦挺给他引荐。
史万宝是什么人,太子李建成不是不知道,胆小如鼠,畏首畏尾,每逢大战,必临阵脱逃。这样的人,别说李世民没给他记功,就是他,也是不会给记功的。不过此时,李建成并没这么说,而是说:“这么说来,二郎确实委屈你们了!”
“秦王忘记我们的功劳倒是小事,可他不该把王世充宫里所获珍宝大部分私藏起来,不让朝廷知道。”史万宝说。
这史万宝也够大胆,这样的话都敢说。其实,他也知道这些话不能乱说,传到秦王府会掉脑袋的,可他知道,在太子李建成这里说很安全,不仅安全,还会得到好处。
李建成心里既惊又喜,此事齐王李元吉也和他说过,只是苦于没有证据。如果史万宝这里有证据,他近来的烦恼,不就解决了吗?李建成压抑住激动的心情,瞟了一眼韦挺,转而又对史万宝说:“史大人,此事非同小可,不可乱说!”
韦挺刚刚已经接到了太子的眼神暗示,忙插嘴道:“私藏战利品?你看到了?藏哪儿了?”
“这事怎么可能让我看到?藏在哪儿?也只有秦王和房玄龄、杜如晦知道吧!”史万宝白了韦挺一眼,心想,这事不明摆着吗?肯定不会让别人知道的。
“蠢货!”李建成在心里骂了史万宝一句。心想,没有证据,即便真有此事,又能怎样?
史万宝可不管李建成心里怎么想的,他端起茶盅,滋溜一声喝了口后,又说:“其实这也不算什么,只是,这秦王在天策府里,既揽猛将,又开文学馆的,还给什么十八学士画像,一定……一定有所……有所图谋……”
最后几句,史万宝说得也很磕巴,说完后看了看李建成。这些话恰恰击中了李建成的痛处,他的脸上慢慢有了愠色。史万宝心想,总算有反应了,心里很是高兴。
“不管封多少学士,这些人不还是朝廷的官员?可他为何要在他的天策府里封?还整天和这些人在一起,把这些人好吃好喝地伺候着。什么意思?不就是想让这些人为他一人所用吗?”史万宝继续说,“那秦王……”
史万宝的这些话里,有着深深的妒意。
李建成的心里又是一震,他很想听下去,甚至也想发几句牢骚,但理智告诉他,他不能。于是,他摆手制止住了史万宝继续说下去。
“二郎被父皇封为天策上将,是父皇的圣恩。且这些年,二郎一直在外南征北战,战功赫赫,是大唐之福!切不可在外面乱说!”
史万宝急忙伸手扇自己的嘴巴,说自己多嘴。不过他知道,他的话,太子李建成听进去了。
三个人又是一通闲话,之后,史万宝和韦挺离开。等他们离开,李建成陷入到了沉思中。李世民在外征战这么多年,收罗人才、囤积珍宝,不可能没有其他用意,自己不能大意,
可自己又该怎么做呢?他不知道……
(7)
所谓鸡有鸡道,狗有狗道。
韦挺和史万宝频繁进出东宫,被那杜淹知道了。杜淹为了在自己的侄子,秦王李世民的大红人杜如晦面前表功,立刻当成重大消息告诉了杜如晦。
“你确定?”杜如晦头都没抬。对于这个叔父,他既不信任,也不愿意搭理。不过,他和房玄龄的意见一致,此人一定要放在眼前,盯着他,这样才能防止他干危害秦王的事。
“千真万确!那韦挺还曾找过我,想劝我去东宫,可我没有答应!”杜淹说,一副讨好的表情。
杜如晦虽然对这个叔父讨厌到极点,但他知道叔父没有撒谎。盯着杜淹的人早就告诉他了,说韦挺找过杜淹。
韦挺找过杜淹,且让他去东宫,杜淹还真拒绝了,他说自己的侄子深受秦王信任,自己即便去了东宫,太子也未必会信任他。杜淹确实聪明,他知道不管他和侄子杜如晦关系多么不好,别人都觉得他和侄子是一路的。因而,他即便去太子府,太子也会防着他,而到了秦王府就不一样了,除了秦王声望越来越大,有取代太子的趋势外,还因为在秦王府,别人不冲别的,就冲着他侄子杜如晦,也不敢轻看他。
既然安心留在秦王府,就不能闲着,闲着会被人忘了的。他要立功。
杜淹所说之事,杜如晦没敢不放心上,他很快就告诉了房玄龄。两个人一番推敲后,觉得事情不简单,有必要让秦王李世民知道,也便一起说给了李世民。
李世民听后,并不显得意外,只是淡淡地说:“乔松兄和克明兄怎么看?”
李世民巧妙地将问题抛开了自己的左膀右臂。
“太子想必也在笼络各方人才,培养自己的势力!”杜如晦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