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天策上将(第3/8页)
李元吉内心的嫉妒和愤恨,掩饰都掩饰不住。同样是藩王,同样是嫡系子,同样参加了攻打窦建德、王世充,为何李世民有如此荣耀,他李元吉就没有呢?太不公平了。
李元吉的不满,是从父亲李渊封李世民为天策上将时就开始的。这种不满在挂匾时被推到了极致。满面春风的李世民让他火冒三丈,恨不得上前将那金匾扯下来扔掉,狠狠踩上几脚。
“真不知道父皇是怎么想的,封他什么天策上将,还给他修建这么豪华的天策府!”
李元吉的眼光看着弘义宫,看着弘义宫那金光闪闪的“天策府”三个字,嘴里嘀咕着自己的不满。他实在忍不住了,憋得快发疯了,他需要找个同谋。
于是,他走到太子李建成身边,小声说:“看看!看看!这派头,比你的东宫都大!他以为他是谁?他以为他是太子?”
李建成看了李元吉一眼,颇尴尬地一笑。他也想说“你以为你是谁?别忘了我才是太子”,可他不能说。他要把储君的高姿态展现给每个人看:封你天策上将又能怎么样?为你另建弘义宫又能怎么样?你不终究还在我之下!
当然,内心的这些话,他只能烂在肚子里的。他不能像李元吉一样,什么话都说。他说出的话是另一种意思:“四郎,切莫这么说,二郎为李唐大业做出了那么多的贡献,这是他应得的。”
“哼!难道你我就没有立功吗?”李元吉翻着白眼,看了李建成一眼,“打窦建德、王世充,我也去了!那刘黑闼最后不还是你擒拿的?怎么都成了他的功劳了?他……”
恶言恶语就像洪水,一决堤便控制不住了。声音也越来越响,李建成不得不打断了他的话。
“今天是高兴的日子!”李建成拍拍李元吉的肩,“别说这些话,咱们是亲兄弟,你应该为二郎高兴。”
“哼!今天是他高兴的日子,可不是我高兴的日子!”
李元吉说完,不满地看了李建成一眼,又重重瞪了满面红光、拱手迎百官入“天策府”的李世民一眼,嘴里又嘀咕了几句什么,气冲冲地找裴寂去了。
他知道,裴寂是他最好的倾诉对象,裴寂不会像太子李建成一样给他钉子碰,裴寂一定会耐心听他发泄,甚至还会给他出主意。
第五十五节 天策府十八学士
(3)
天策上将李世民的弘义宫装修讲究而大气。它的正殿叫“仁文厅”,宽敞明亮,正殿后有个花园,里面草木茂盛,花团锦簇;花园两边各有两个湖,一个叫“迎阳湖”,另一个叫“翠光湖”。两个湖里均有一座假山,池中的金鱼环绕假山而游,非常漂亮;湖后有三座山,山中有猿有鹿也有林,猿和鹿在山中随意地撒欢、奔跑、嬉戏。林中,百鸟齐鸣,或栖息树上,或翩飞空中,宛如到了密林深处。
一日,李世民和房玄龄在殿后的花园里散步时,环顾四周,感慨道:“每次来到这里,我都恍若回到了出生的地方。”
“俗话说,人杰地灵,大王当年在那么美的地方出生、成长,怎么能不卓绝?”房玄龄慢悠悠地说,“而如今,大王又拥有如此美丽之地……”
房玄龄稍停片刻,施礼道:“恭喜大王了!”
“哈哈哈……”李世民大笑道,“知道我为什么喜欢此地吗?并非是它的美丽,而是它给了我一个独立的空间,一个能够和你们这些文学才俊说诗谈文……”
李世民也稍停片刻,小声道:“能聊天下,谈大事的地方!”
“大王有心!”房玄龄又一施礼道。
这是一番很有深意的对话,两个人都知道对方在说什么,却都又不点破。
天策府有“自置官属”权,已经很让李世民高兴了,更让他高兴的是,在他提出设立天策府学士时,父亲竟然准奏了。李世民没有想到父亲会那么痛快地准奏。虽然提的时候,他有些小心翼翼,试试探探。可那时他已经下定决心,这个天策府学士,准奏就明设,不准奏就暗设,总之,他设定了。
这是他实现野心的重要一步,他的野心让他必须有谋士,越多越好。
李渊准奏的时候,不知道李世民给他灌了什么迷魂汤,要不就是天下统一让他兴奋到发了昏,没有犹豫就答应了,连习惯性地征询裴寂意见都忘了。若征询了裴寂意见,想必李渊未必会那么痛快地答应。
因为天策府学士的设立,让李渊再也无法实施他的平衡术了。
天策府获准设立天策府学士,这,再次在长安引起轰动。士大夫们趋之若鹜,以被天策府选中而自豪,甚至还有人称之为“登瀛洲”。那么,那些登上了“瀛洲”的人又都有谁呢?
他们是:杜如晦,府属大行台司勋郎中;房玄龄,记室、考功郎中;于志宁,从事郎中;苏世长,军咨祭酒;薛收,记室;褚亮、姚思廉,文学;陆德明、孔颖达,太学博士;李玄道,主簿;李守素,天策仓曹;虞世南,记室参军;蔡允恭、颜相时,参军事;许敬宗、薛元敬,著作佐郎、摄天策记室;盖文达,太学助教;苏勖,军咨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