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英雄惜英雄(第3/6页)

想清楚后,王伯当对着众将士的面,说了李密刚刚和他说的那番话,让将士们做选择。很多将士素来深受王伯当恩惠,也敬重他,虽然也没有谋反之心,却为了忠于王伯当,也只有跟着。

最终,除少数人实在不愿意谋反,挥泪告别外,其他人则跟随王伯当,追李密去了。

李密率领这些部下,很快就攻下了离他们最近的桃林县(今河南三门峡西),在获取一些必要财物后,决定去熊耳山休整,募兵,壮大自己的队伍。

李密谋反的事很快就被唐朝廷知道了。李渊大吃一惊,随即向各地发出通告,缉拿叛贼李密。

公元619年1月20日,熊州副将盛彦师得到情报,李密会从陆浑县的邢公岘经过,也便埋伏在了那里。等李密率部下经过时,唐军突然出现,将李密和王伯当等人团团围了起来。

“李密,你这个逆贼!皇上对你不好吗?竟然敢谋反!”盛彦师端坐马上,看着李密说。

李密在唐军突然出现时,已知结局,倒不显得慌乱。他紧闭双眼,稍后大笑两声道:“皇上?那是你们的皇上,不是我李密的皇上。李渊只是个卑鄙无耻的小人,我李密绝不屑于和他为伍!要杀要剐随你们!”

李密做出了视死如归状。

“好!那我就成全你!”盛彦师一挥手,一排唐军弓箭手对着李密。

“慢着!国公并非谋反,谋反者是我王伯当!”王伯当突然挡在了李密面前,伸开手臂说。

“伯当……”李密眼眶一热,“是我害了你啊!”

“不!国公……”王伯当眼含热泪,“国公对伯当恩重如山,伯当愿为国公做一切事!”

盛彦师拍掌狂笑:“太感人了!真是太感人了!”

周围的唐军也都跟着笑了起来,指指点点,说王伯当是个傻子。

“王伯当,既然你也想死……”盛彦师在李密和王伯当身上扫了几遍后说,“那么……成全你们!让你们黄泉路上有个伴!”

盛彦师说完,猛地收住笑,朝唐军弓箭手一挥手,瞬间,万箭齐发,李密和王伯当缓缓倒下。

李密的头随后被唐军砍下,送回了长安。

第三十五节 魏征自荐

(2)

不幸被言中。

唐高祖李渊,没想到李密真会像李世民担心的那样,谋反。这让他既失望又可惜。失望的是李密辜负了他的信任,可惜的是李密如此有才华之人,竟然落得如此下场。

“朕是如此信任你,你竟然还背叛朕,你……真是太让朕失望了!”当李密那被砍掉的头颅,血糊糊地呈现在他面前时,李渊的眼角竟然渗出了泪水,他摇头叹息说,“你都能背叛朕,还让朕如何相信其他人呢?”

好像李密本是他最忠诚的臣子,突然背叛了他一样。

其实,在那刻,李渊内心是有些释然的,对李密曾经的愧疚之情,也有所缓解。不过,李密和王伯当的背叛,让李渊不敢再信任那些投唐之人,这包括和李密、王伯当一起投唐的魏征。

“这些人不可重用,不能重用啊!”他对身边人说,“时刻都要警惕这种人!”

魏征还真是冤枉。

魏征是钜鹿郡人(今河北邯郸),隋末农民起义时,他去了瓦岗寨,他的学识和深谋远虑,很得李密赏识,一直被委以重任:行军元帅府文学参军。

李密在与王世充的作战中失利,逃去长安时,魏征和王伯当也一起归了唐。虽然归了唐,魏征却没有像李密和王伯当一样,被委以重任。不过,虽然没被重用,却并不影响他对世局的分析。

李唐连克割据四方的枭雄,让魏征认定,在纷乱的时局下,最后的胜者,一定是李唐,所以自归唐后,他便想在李唐做一番大事,一直也在寻找机会,不料又遇上了李密谋反。

幸好李密去黎阳时,魏征没有同行,不然他很可能也像王伯当一样,陷入两难境地。当然,在两难中,魏征的选择,一定和王伯当不一样,他一定会力劝李密不要谋反;实在劝不动,也不会跟随。对魏征来说,他不会盲从,更不会愚忠,尤其不会明知会失败,明知会死,也去做。

识时务者为俊杰!

聪明的魏征从唐朝廷对他的态度中,知道受李密和王伯当的影响,自己被重用的机会微乎其微。若此事放在其他人身上,很可能放弃,抑或离开李唐,投奔其他割据势力,可魏征没有,他不愿就此认命,他要凭借自己的努力,让唐朝廷忘记他曾是李密的部下,让唐朝廷相信他,信任他,甚至离不开他。

于是,魏征主动请缨,要去安抚山东。

魏征走得这一步,可谓是险棋。李密的谋反,就是源于去黎阳(李密曾经的领地)做抚慰大使。而自己呢?也要去瓦岗军曾经的领地,唐朝廷会答应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