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鸿章没你想的那么坏(第2/3页)

10月,中华民族历史上最壮观的“世纪大拍卖”开始了!

如狼似虎的列强代表,提出议和谈判的七项原则:

一、惩办以慈禧为首的战争罪犯;

二、禁止大清制造和进口军火;

三、赔银十亿两,十年还清;

四、驻清使馆可以驻扎卫兵;

五、拆毁大沽炮台;

六、天津至大沽间驻扎洋兵,以保障大沽与北京之间的交通安全自由;

七、如何割地的事情他们内部还没有商量好。

李鸿章觉得,除了第四条其他都不可接受。尤其是第一条,严重突破了慈禧交代的底线。所以李鸿章指着列强鼻子说:你们是一群虎狼,你们要是要求太过分,我们四万万人民也不怕流血!

李鸿章手中根本没有牌,他只能装,装作成竹在胸,装作泰然自若,装作有理有据,装作词严理正。总之,他一个人和十多个国家的武官、文官、外交官斗法,努力维持着大清政府最后的一丝尊严。

有时候,对方官员常常好笑地看着他,连李鸿章都觉得自己像个小丑。他装聋作哑,声东击西,说好说歹,插科打诨……胡搅蛮缠都用上了,居然把谈判拖延了一年多,最后居然取得了不可思议的成绩:

一、把慈禧从战犯名单上删除,仍保有过去的地位;

二、赔款数额远低于十亿两;

三、一寸国土都没割让。

这个重大成绩其实来得非常惨烈:李鸿章多次把血呕到谈判桌上,然后擦擦嘴继续谈。原来李鸿章已然病入膏肓,属于带病上阵。

列强一看,跟他们谈得来的李鸿章要不行了,于是主动要求休会,主动找医生给他治疗。但李鸿章豁出去了,他说:你们不撤兵,就不是我的朋友,而是我的敌人。我从来不接受敌人治疗!

联军谈到赔款数额时,李鸿章实在坚持不住了,副手庆亲王奕劻顶上去继续谈。奕劻坐到李鸿章的座位上,一下变得不像是过去胆怯无能的奕劻了,突然不怒而威,视死如归。

谈了一年,都快把李鸿章谈死了,连原本没有血性的奕劻也生出了血性。

联军沉不住气了,只好做出妥协:我们不割地了,也不杀慈禧了,就赔款吧,你们中国人不是号称四亿五千万吗?一人一两吧!

一个奇迹就是这样活生生地让李鸿章和奕劻给完成了。联军给各自政府汇报的时候做了很阿Q的说明:一人一两,以示侮辱!

鉴于《辛丑条约》中的有些内容对下文有不小的影响,特归纳出来:

一、赔款四亿五千万两,三十九年结清;

二、划定使馆区——北京东交民巷,中国人不得居住,各国可派兵驻守;

三、拆毁大沽炮台,天津至大沽间驻扎洋兵;

四、禁止中国进口武器两年,如觉有必要还可延期;

五、将总理衙门改为外务部,全心全意为洋人服务;

六、派出使节去对德、日“谢罪”,为死在义和团手里的德国大使立牌坊。

李鸿章与联军代表谈判的那段时间,逃亡至西安的慈禧在黄尘烈风中,天天盼着李鸿章的“好”消息。盼了将近一年,慈禧终于盼来了李鸿章发过来的“协定草本”电报。慈禧看到协定内容后大喜过望,回电:应准照办。

1901年9月7日,《辛丑条约》签字仪式,李鸿章最后一次为大清出场。

奕劻虽然手在抖,但还是很讲义气地对李鸿章说:这个字由我来签吧。

李鸿章微微地摆手说:天下最难写的是自己的名字,庆亲王以后的路还长,你没必要把自己搭进去,这卖国条约还是让我来签吧!不过李鸿章也没有力气签完自己的名字,他用虚弱的手签了个虚弱无力的、很可怜的“肃”字,因为他是大清的“肃毅伯”。

签完字的李鸿章老泪纵横,再一次大口地吐血,“紫黑色,有大块”,医生立刻赶来诊断救治:肃毅伯的胃血管破裂。

知道自己已经油尽灯枯的李鸿章,在病榻上发出了最后一封奏折,结合不久之前他上奏给慈禧的折子,我们可以认为李鸿章留下了这样的政治遗嘱:

大清国已经没有绝对封闭的国防,西方势力不但在文化上侵蚀着中国,更重要的是他们有侵占中国的野心,其手段是“一国生事,多国构煽”,列强的“友好”和“野心”从来都是掺杂在一起的。世界发展至今日,一国已不可能关闭国门而安然生存。大清国如果打开国门参与世界商品经济的往来,不但可以富强自己,而且因为贸易是双边的,等于也就制约了别人,这样的制约甚至强过武力,整个地球便可“胥聚于中国”。

……

这几十年内,我们每多一次滋事,就多一次吃亏,去年就是例子,创伤太重,薄海惊心。现在总算议和大局稍定,希望政府以后外修和好,内图富强,如此国家还有好转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