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章 不如归去(第6/7页)

虽然是保护,实则看似也像是软禁。

为此,时已中年的赵金奴理解错了,提着棍子冲进书房,一边落泪一边追打赵桓责问:“你有没有良心,竟敢薄待父亲和老相爷。”

赵桓一边逃跑一边求饶说:“小妹你是不是脑壳被驴踢了,朕那是保护他们好吧,你根本不知道朕的压力有多大,不知道那两老糊涂蛋当年拉了多少仇恨,放着他们乱跑成何体统,也很危险。”

照样被头打破了。

惹毛了后,赵金奴也被捉了,从此她的待遇和赵佶高方平一样,不许离开皇城,进出要请假。尤其不许殴打皇帝。

就像英国有“不许在白金汉宫用弓箭射击英王”的法律,现在的局面,大宋之内诉棍势力抬头,于是大宋也有这个条文了,妈的简直废话。然而老常和赵鼎说“不是废话,律法是神圣的”。

赵金奴就此高兴了,不打哥哥了。

赵桓知道她心思,她这辈子不想嫁人,她的偶像是高方平。不过高方平早就不纳女人入门了。也好,就让赵金奴跟着赵佶尽孝道,跟着高方平发花痴好了……

当年高方平拉走了所有的仇恨。

彼时李纲也因一些过激政策被罢相,其后赵鼎上台了。就此一来,当年高方平的一些变法,过激进的法条就被否定了。

高方平懂的,现在仗打完了,欧洲大陆上都已经有三十万大宋驻军,分布在几十个军事基地。于这种时候的国家和人们,便有了新的需求。

所谓新的需求就是“法制、和谐”。不是说李纲做错事了被罢相,乃是雄才大略的赵桓、于这个时期需要赵鼎,而不是李纲。政治就这样,越是明君他越这样。

于是赵明诚他们又蹦跶出来了,那个胡市也被放了出来,节奏带起来后,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否定高方平,骂名越来越多。

以至于许多官员借助赵鼎拜相,赶潮流似的上书,要求皇帝问责高方平当年的一些重大过失。

犹如李世民收拾山东氏族那般,根基早就稳固了的赵桓,第一次显露獠牙,为此杀了一些人,以保护高方平的名节。

他当然会保护高方平,那是被赵金奴逼的没办法啊,分明有了“严禁在皇城殴打皇帝”的规定,但是赵鼎拜相上台之后,赵金奴又理解错了,提着擀面杖打进皇帝寝宫去了。

时已半头白发的老美人赵金奴,哭着责问:“你们这些混球,有没有良心!高俅老年痴呆了,当年梁红玉还是个孩子,身为第三批朝入作战少年军,为国效力立下战功,师傅他皱眉头了吗。其后,高方平的儿子高圆圆也从军了,国夫人梁希玟身体本就不好,儿子去了战场,她始终闷闷不乐,没几年也病逝了。他的二夫人梁红英没有孩子,最疼高圆圆,担心高圆圆和梁红玉出事,所以多年来精神有时会失常,犹如个小孩子似的,一些时候要靠老相爷他哄着才能安详入睡。他一生最爱的女人不能与之结合。他为大宋做了这么多。狗日的棒槌赵桓你告诉老娘!看不见吗!”

所以就是这个原因为,赵桓被逼得急了,狠杀了几个反高方平的人。

其实也就是因为这些,早年时候铁腕公正、眼睛揉不得沙子的李纲能说出“大宋欠他”的话来。

大夫人梁希玟忧心过度,病逝了,梁红英也终日当心,于是一向不走后门的大魔王,请求把儿子和虎头娃从战场弄回来,强制退役。妈的影响不好又咋地,我大魔王一家对国朝的服役已经完成了,我就是要任性这次,把儿子和虎头娃收留在身边。

那时正值倾国沸腾,汉家崛起大业的最关键时期,这么做影响当然不好。赵桓都还在迟疑呢,但是李纲绕开赵桓,犹如拯救大兵瑞恩那样,亲自下宰相令批示:“不惜一切代价,从欧洲战场把梁红玉和高圆圆找到并强制退役,送回来,那是高方平最后的精神寄托,别在让大魔王失去什么了。”

反高方平的人那是真不少的,国战时期发生这种事舆论当然很严重,所以这就是李纲罢相的原因。当时赵桓默认了,他当然可以否了李纲的决定,但是他装傻放水了。

所以对赵金奴女侠客似的殴打,赵桓受够了她的放肆了,拖出去打屁股,妈的要鸟尽弓藏老子早藏了。还等你说。

当然了,毕竟是大魔王的徒弟,私心赵桓当然有,此番杀了几个诉棍,又把赵鼎都给罢相了,看似是皇帝在维护“大宋天相高方平的名节”,其实么赵桓小魔王知道,诉棍越多其实皇权就越弱。赵桓这是在稳固皇家权威,同时为挑选将来大宋接班人做铺垫。

当初把赵鼎这些人放出来是时代的需要,战后需要这些人的路线重建,与此同时,赵桓需要自己的威望,需要走出大魔王的影响力之中,妈的当然不能大逆不道的去怼高方平了,那别说良心过不去,首先太上皇肯定不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