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7章 怅怀(二)(第2/3页)

因未这里风气环境很好,也没有什么不长眼的人,敢在这里作奸犯科生衅滋事,这些街市背后的关联和干系,却是那些城狐灶鼠们所惹不起的。

因此,无论是否正常的饭点和经营时段,这里的大多数时间里总是门庭若市人流涌动的。

而事实上,放在淮东治下的每一处州城,或是地方的望要大邑之中,都会专门给划出这么一片或大或小的,名为“拥军步行街”的示范性街区,作为当地军属的营生之便。

毕竟,作为官方掌握的城区土地和物业,看起来虽然价值不少,直接售卖的话,却是罕有高端的卖方和足够的市场;但如果稍作修缮和开发起来,作为鼓励商业活动的用途,却是可以安置和分流不少军队眷属的。

正所谓乱世治平的关键和诀窍之一,就是不能够让太多人闲着无所事事。哪怕是毫无意义的重复劳动,也比让人有空饿着肚子胡思乱想,或是游手好闲的到处流浪游荡的好。

现今的鹏举兄,已经是仅次于一营主官的级别,然然也有相应的优待和配额。

因此,为了大量用钱需要上的开源节流,早年有过摊贩经营经验又是得力可靠乡党的陈渊,就自告奋勇的成了前期调查和准备的唯一人选了。

虽然鹏举哥哥早已经不在乎此事了,但是经过了“老老王”事件之后,陈渊还是想努力做些什么,才能有所补救自己的愧欠心思。

……

江宁行在,监国独处的私密小书房,再次变得一片狼藉。

“此辈尔敢……”

“真是死不足惜……”

这一刻满眼通红的监国,只觉得额头上有东西,在突突跳动着,却不知道这股子邪火,该往哪里发落出去。

“利令智昏已经到了不择手段了么……”

四海卫对钞变调查的结果,除了有限发行的军钞,被调任到地方的官员,勾结来自岭外的豪门大户,滥用在地方上作为巧取豪夺手段,而激起民变的种种老调重弹之外。

却又在战地之中,被意外挖掘出新的幕后来:

四海卫在军前的密探,无意间在镇压和平定了饶州的要冲——乐平县内的乱军之后,却也在发现了一个重大的线索。

他们在乐平县的当地钱号废墟里,找到了一处还没有被来得及烧毁的地下暗室,里面全是各种大额的军钞,粗估所值足足有七十万缗。

然后,由此追索下去发现的东西,就让人不免有些触目惊心而骇然失色了。

却是在国朝誓师北伐而传定江南之后之后,国朝之中居然已经有人,开始大量私造军钞和各色国债,然后大量混杂在官方渠道中,流通与江南诸道套现,以牟取相应的暴利。

这些编号外的军钞,光是饶州一地没有被用出去的部分,就已经是数量极为可观了,那其他发生钞变地方的数量,就已经可想而知了。

更糟糕的是,这些伪造的军钞,不是所谓粗制滥造到一眼就能分辨出来的普通仿制品,而是出了钞纸的用料之外,其他都与官定的染料和用色,版式和花纹都几乎纤毫不差的精致成品。

最初四海卫的人并没有意识到问题,只是将其当做国朝的财产而暗中封存起来,然后在具体查对的时候,与随身的一叠样品,居然出现了反复重号。

本以为是偶然的谬误,但是继续查对下去就不免吓出一身冷汗来。然后,根据暗室中残存的往来凭据,前往相应的数地秘密行事,却又继续查获出或多或少,与账面上严重不相称的军钞数量来。

这样问题和麻烦就大了,地方上的负责人不敢托大,赶忙通过加急的渠道转呈上来。而开始动用和调集更多四海卫的人手,投入到这桩天大的巨案之中。

既然已经有如此大量的军钞滥发与地方,虽有地方战乱动荡的影响和干扰,但还是不可避免的被查出,越来越多的蛛丝马迹来。

不但那些已经被杀,或是被夺职论罪的外放地方官员,已经确认不少直接或是间接牵扯其中;就连曾经掌管一道要务的少数方镇大员,也难以独善其身了。

甚至可能连监国身边的某人或是某些人,都有所多少牵连其中,而成了对外泄露消息,对内暗中遮掩的直接或是间接帮凶。

最终,某些线索汇集起来,还间接指向了国朝之中,朝堂之上个别重量级大佬、军中元宿的存在。

起码,负责管领印制和发行相应钞类和债券的司农寺,及其直接负责的钞局、铸印司,在具体版式和颜料的流出上,绝对是难辞其咎的。

而如此大量的数目,要通过军中的背景过手流到地方上,同样也需要大本营协调下,后方各级军输后勤体系的协同与配合,才能保持足够的沉默和缄口。

要知道,这军钞的原本目的,就是一种便于军中携行的权宜手段,让出征在外的部伍用这些军钞,沿途现地调达所需之用,然后事后有国朝统一作价赎回的临时之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