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2章 营生(七)(第2/2页)

就算是厂房设备人员都不要,光是地皮本身的位置,就已经是物超所值了。

而对我来说,看重的也不是这些地方的生产能力,需要的只是这些场子所提供名义上的掩护,就算是拿来作为仓储和转运点,也算是个不错的出路了。

这时候,海路突然加急送回来的一个消息,再次打破了我在家修养的平静日常。

“闽中生变了。”

我惊讶的问道。

“难道是山哈又开始作乱了么……”

“或是那些土族大户不安分了……”

“不,是大云教的余孽于汀州起事……”

来人解释道。

“转瞬席卷邻近数县,而官军不可制……”

“杀官吏而屠富户,裹挟号称数万之众……”

福州经略使匆忙调兵弹压不力,连战数败已经丢掉了武平、上杭、宁化、将乐等地。

这些地方都是闽地的林木产出和矿业冶炼,集中的地区,因此很容易就获得了大量打造兵器的铁料来源和现成的工匠人手。

而对于我来说,最直接的后果是,作为淮东当地军工生产的两大原料来源之一,闽铁的供应,很可能因此就此断绝。这可真是不折不扣的噩耗和坏消息了。

顺昌军、南剑州和邵州,首当其冲而同时告急。

温州刺史已经分兵据守于仙人岭和分水关,防止这些邪教武装流窜遗祸,地势平坦的江浙之地。

这次大云教之乱,还带来的一个长远的影响和后果。

大梁治下的闽中分路,大部分财货人口的精华,都主要集中在沿海地带。而内陆则是汉人与当地的土蛮杂居,各地豪强大户林立的格局。

他们往往据山依险相互勾连,素来不怎么顺服王化,而只能通过城邑和要点驻军,来保持有限的治理和控制。

虽然相比平坦肥沃的江东、两浙,这些闽地沿海多山地狭,且尽盐碱滩涂。但是自古出海谋生的风气和传统极盛,因此也造就了沿海地区的手工业与商贸的局部繁盛。

虽然因为南北征战分据,而逐渐衰弱下来不复旧观,但是基本的架构和规模还是在的。

因此,无论是作为经略使治所的福州,还是邻近的泉、漳、蒲、连等沿海各州,也是大梁海路输送的重要中转地。虽然国朝善造远洋大船,但是输送往来岭外江南各道的,还是以事宜近岸短距离航行的中小船舶为主。

因此,若是在这个节点上,如果让这些乱贼威胁到沿海的港邑,而导致输送不上的话,江南各道恐怕也要,连带着出大问题的。

包括我所在的淮东,更是没法独善其身的。

而对于我家的那些,相聚尚短的女人们来说,则是意味着,我的探亲假期,很可能就好结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