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2章 挖角和折转(第2/3页)

而他手下的军械小组,还要负责多种已经列装和预定投入的,制式武器的战地实验数据和细节改良。

毕竟后勤军匠就那么点人,一下子变不出那么多合格的熟手,如果因为过渡操劳和疲惫,导致操作失误和差池,那是会要人命的。

我只能答应他专门组织人手到各辅军大队去,进行现场的安全操作和保养的示范,然后把拆解清理搽试上油打磨之类的,日常简单维护和保养这一块,移交给士兵自行负责,好解放出更多专业熟手来,负责更专业的维修和改进实验。

正当我分驻后方的部下们,正在和后续跟进的官军,相继移交出毫州、陈州方面的防务,当然撤走前,能帮空就尽量帮空的原则,帮助接防的友军“减减负”,带着满载的车马和蹒跚的人群,北上宋州的时候,我这里却又发生一件事情。

江西行司居然派人来交涉,我第一反应是,难道我杀人劫夺的事情,就这么快就泄漏了?然后才从片刻环路暗中不动声色的反应过来,他们恐怕什么证据都没有,不然就不是交涉这么简单了。

随后我才知道,却是因为前期在争夺北军辎重队的纷争中,被我扣押下来的那一团人,说实话,他们的效率也实在太慢了,等我敌人都打跑了战打完了,到现在才有所反应。

然后我接到相应的文书,才知道就连这场前沿交涉,也只是附带的借口和幌子,对方根本不在乎这点人的死活,他们主要的目的,却是以比邻友军的身份要求我部提供协力,比如从许州出兵牵制汝州的后方,以间接帮助中路军,彻底打通都畿道外围的南部线。

负责来书的也不是别人,而是结束了天南后方的闲投冷置,重新调到前线来的魏晨,他现在已经是中路大军的神卫军统制,兼汝南讨击使。

他的来信除了叙旧,居然多少还有挖墙脚的意思,大抵是称赞了一番东南路这里人多势众,将星云集,但捎带了一下是竞争激烈也不容易混出头的情弊,而中路虽然补给东南路的规模。但在帅司说话管用的大人物里,很有些颜公的故旧,也对我颇为关注云云。

暗示可以通过大本营的活动,想办法将我这只人马,以借调之名归列到中路军去,言称必有大用,凡钱粮淄给万事优先云云,显然实现也做过相应的工作,对于我部的尴尬地位,有所掌握。

这个建议倒是让我很有些受宠若惊,又有些动心起来了,曾几何时我和我的人,居然成了别路帅司看上的香饽饽了,毕竟,据我所知的情况分析,中路军受挫于汝州一线,很是打了几个大战,前沿的军力有些紧张,如果借调过去,说不定还能够真的得到更多好处和重用。

不过这也意味着放开眼前大多数,既成规模的基本盘和经营好的路子,跑到一个陌生的格局里去重新开始。我思前想后一时委决不下,还是决定暂时不予正面回应。

给对方回了一封,只叙旧谊而不言其他,相信对方会有所明白的。然后以不敢擅专之名,把这封公文送到前沿军行司去,让上层的大人物们去踢这个皮球。

然后新的军情传来,打下徐州后短暂蛰伏休整有日的前沿军行司,终于也再次大动了起来。几乎在两天之内。

武宁军出沂州,天武左卫出兖州,踏白军入高州,海兵队登战密州,短暂的间歇之后,一时间兵火再起,战云密布,仅仅数天时间,地图上的战线就像被猛然突进了一大截,许多锋线直接推到了黄河边上。

因此,我北方所面的曹州和珲州,倒是各种震动莫名自顾无暇,而令我方压力大减了。

不过根据刘延庆那儿得到的内线消息对照,这次帅司的再次大动作,却是因为来自南方的援力,也再度抵达了。

似乎是因为,很可能是今年来自海上的最后一次大规模补给输送,因此这次参与的船只格外多,甚至连东南沿海官私民间的闽船、浙船都被发动征调起来。

同时在海州境内的六个大小港口进行装卸,正所谓帆幅如云,遮天蔽日,烜赫一时。走下来的士卒浩浩荡荡,如江河奔流汇海,装卸下来的物资可谓是堆积如山。

另一方面则是来自后方江宁行在的某种压力,比如诸如“某只偏师都如此卖力,转战轻取数州,倒是帅司名下坐拥军制、镇号十数余,在打下徐州之后,却一直迟迟不见进一步的作为……”之类的训令。

似乎是有人把我部的作为,给上达天听了,虽然不知道是处于恶意还是善意,或者只是某种功利性的有所利用而已,于是就成了压迫前沿军行司再度出战,某个临界点的催化剂。

一直神隐在大后方的新军其他部队,也终于也随着后援抵达而正式参战了,新军中锋的初阵开场,就声势夺人击溃了河北兵渡河来援的先头,杀获各万而溺毙无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