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6章 淮北纷纷(四)(第2/3页)

说实话,对他来说打骑兵,可比打步军容易多了,虽然骑兵运动起来比步军更快,但是在迎面冲锋的过程中,战马的目标可比人大得多,也很少有落空的时候,在激烈行进中落马的后果,也是少有幸理的。

而打头的很大概率都是当官的,只是相对的在旷野之中,鲜有可以隐藏自身遮蔽物的情形下,他只能躲在人群中抽冷子放枪,没法直接计算战果而多少有些不美。

检查好弹药,权六再次架上长铳,用上面可以微调的游标,瞄准着空荡荡的原野里,那里散落着一些人和马的尸体,其中一些似乎还没有彻底死去,而在地上翻滚蠕动着。

那是一名垂危的骑兵,他仰躺着口中不断的涌出血沫子,却努力抬起一只手,安抚着同样奄奄一息的坐骑,然后在慢慢僵直中彻底失去生气。

突然啪的枪响了一声,却是一名从尸体里慢慢爬出来,一瘸一拐向远处奔去的敌兵,身体停滞了下,直愣愣的栽倒在地上。

“好你个六儿……”

一个大嗓门,突然吓了他一跳,差点儿没一个条件反射,把枪柄横过来捣砸到对方颜面上去,发觉却是捉生队里搭伙过的老牛,才猛然停住露出一个悻然的表情。

“这一下,怕没有四百尺呼……”

老牛似乎没在意权六的这点反应过度,继续赞声道。

他如今已经穿着两截式锁叶甲,贴着火长的肩章和捉生对的吞匕军徽,腰插两只铁锏和喇叭短铳,看起来倒是像模像样的,有些领头人的风范。

“你这番眼力和屏气凝神的功夫,是这么炼就出来的啊……”

“想我方才铳上手,就恨不得当作锤棍抡打出去……”

“到现在,也只能用下喇叭铳这种粗实家伙……”

这位老牛总算在军中找到自身价值和定位,又有意气相投的合眼人士之后,似乎是骨子里暗藏自来熟的话痨属性,也一点点随着日常慢慢显露了出来。

“回来了……”

突然一副懒洋洋模样的权六跳了起来。

天边远处的尘烟翻滚,用少数配发的咫尺镜看过去,却是派出去索敌的骑兵队,有些狼狈的倒奔而归。

只是他们一边策马狂奔,一边还用缩短版的马铳和手铳,时不时在马背上向后射击着。

随后车阵之中,也感觉到了某种尘土扑扑而下的震感,至少不是这么几十骑,可以制造出来的动静。

就像是突然抵达了一个临界点,黑压压的敌人像是潮水一般的用过天地之间的分界,在尘土飞扬中将那些葱绿野草斑驳,染上了一层黄蒙蒙的颜色。

见到大批敌人来袭,张宪倒是如释重负的松了口气。随后咻的一声,一只烟花号炮,带着某种尖锐的呼啸声,在空中冉冉升起。

“一支穿云箭,千军万马来相见。”

……

徐州城中,再次迎来了战火中的日常。

“又是豆薯……”

“吃的肚子都是酸水了……”

蔡元长默默听着周边人的嘟囔和抱怨,木不作声的领走自己的一份。

小瓦盆里盛着一块粗的可以打磨牙齿的杂麸饼子,一大勺子豆粕糊糊浇在上面,这就是一天两顿正餐的最多内容。作为基层杂佐的福利,他可以多拿一颗连皮烤熟的红薯。

但至少他还可以吃到干的,其他大多人就只有两勺豆粕、野菜、树叶和不知名添加物煮的糊糊,权作果腹,如果能够在其中吃到类似老鼠尾巴之类的残留物,那还真是一种不知肉味式的幸运了。

随着北兵的入援之中,徐州州城中的供给也迅速变得紧巴巴起来,连带专供逃到城中避难的流民,那十几处粥棚,也被撤掉了,他们更是以同赴国难,报效朝廷的因由,大肆搜掠民家私藏的粮食物资。

而且,相比多少有所忌讳和底线的本地出身的军伍,这些北兵做起类似事情来,可没有什么乡梓情分可言,只需风闻之言就频频的纵兵闯入百姓家中,翻箱倒柜挖地三尺想法子巴拉出,一条条一只只被拼命藏起来的风鸡、咸鱼什么的,甚至哪怕是一把带有霉味的豆子,或是虫蛀过的大麦也不放过,然后在被教训的鼻青脸肿,或是打的头破血流的主人家,各种哭天喊地,暗自抹泪中,乃至苦苦哀求中,扬长而去。

然后为了填饱肚子,他们不得不接受守军的支派,聚集壮年男女,到城墙下去从事危险而艰苦的劳役。曾几何时,作为青徐镇七州之中,最有优越感的彭城士民,又何尝吃过这种苦头的。

如此滥用民力虚耗人心,长此下去,就算是能够熬过这段艰难岁月,彭城当地偏安于乱世一隅,长达上百年数十载,好容易积累下来的人文和传统,也烟消云散了。

而蔡元长个人的遭遇,不过是其中小小的一角缩影,满腹经纶,能言善道又怎么样,文风鼎盛,卓有成就又当如何,兵火来临之后还不是照样要流落街头,被刀枪胁迫着去做这个九死一生的艰难劳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