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2章 遴选,到任(第2/3页)

因此他们到这里的第一件事,就是大量的喝水,然后饱餐一顿,然后交出各自本官开具凭条,换成选试的号牌,住进临时搭建的营舍,十人一间的通铺。

然后等待营方,按照编组号进行选试,没被教导的人,就必须在监督下,进行一些跑步、器械在内基本操行,以保持和激发身体状态。

在此期间的一切食宿用度,皆有公中承担,因此他们的旅途劳累很容易恢复过来,精神状态看起来还不错。

只是从外形上看来,其中以歪瓜裂枣的居多,从年纪偏大的老军头,年岁偏小的稚须少年都有,显然病逝什么人,都能于是俱进的看好,新军第七将麾下的这只人马,所以就塞了一些老弱来虚应故事而已。

不过我至少应该感谢他们,至少碍于国朝的体面和形象,没敢把病人和残废给我送过来,虽然有些无奈。

但是据我私下了解,这也是某种程度上的实情,虽然按照《嘉佑典制》在国朝的正规编制中,拥有相当比例数量的铳手,但因为装备质量和实际表现的缘故,各部配属的铳手,都是老弱病残的去处。

因此,真正用铳用的好的,其实不多,因为好射手需要时间和投入去培养,用发射足够分量的子药给堆积出来。

据说因为质量参差不齐的缘故,很多官军中配备的铳手,都不是用满装药射击的,而是靠声响和动静,来威慑和吓阻敌人和坐骑的。

反正许多人服役期间面对的大多数敌人,主要是那些缺少战术水准和军事素养低下的土蛮、藩夷之辈。

因此,我看到有些人,明显是把此行当作了某种变相的外出公差福利一般,几乎是毫无忧虑的吃了睡,睡了吃然后就是在营地到处闲逛,四下攀谈起来找老乡和亲缘。

但大多数人还是有着军人令行禁止的基本,显然比较看重这次机会。不仅仅是因为新军的名头,也有为待遇和前程而来,并不是什么人都甘于一辈子呆在垫底资序里。

因此,哪怕只有一线希望,还是有许多人不远道路迢迢,央请了主官赶了过来参加选拔。当然我也多少要感谢铳手在传统官军中的尴尬地位。

他们几乎是介于正军和辅兵之间,但多数算是正军的资序,拿的却是辅兵的待遇,也算是吃兵饷的一个重灾区。

当然作为不受重视的好处,就是将他们拍出来参加遴选也是格外的爽快利落,要是其他军队序列,恐怕就没有那么容易的事情了。

这次安排考核的铳试初步内容,主要是两项,一个是准头,一个是射速,使用的是新军左厢的制式长铳,有二十发练手上心的机会,然后再十发快射三十步靶,慢射五十步靶,取准头和射速兼长者优先。

估计很多人,一年到头也没打过这么多发的数量。

因此仅仅头两天,就刷下许多人来了,仅有少数用铳较熟,上手快的老手,才得以过关,合格率不到百分之十。

虽然淘汰了大部分,但是面对这个结果,我想思前想后,还是决定延长遴选的时限,适当调低标准,尽量留下一批身体状况较好,用的比较熟的老手,作为预备队,至于准头什么的可以慢慢炼出来。

错过这个机会,估计日后就没那么容易挖墙脚了。

当然不是马上自打脸的改弦更张降低标准,而是在剩下的人中,选取射术比较靠前的,进行一次再度遴选,增加了包括长跑和障碍攀越、格斗技在内的身体素质考校。

如此思考着,我来到了靠近海边的第二营营区。

杨再兴带领的矛队,正在编练一种新战术,他们列阵时,由最强壮的排头兵,用脚丁字步站立,左手持矛,矛尾抵在地上用脚顶住,几百根长矛相互交叉形成一道篱笆,而士兵的右手则抽出细长的轻剑,时刻准备肉搏。

而少量白兵,将盾牌或是格斗短矛,或是双手持的长柄刀,单斧、钉锤什么的插在地上,双手持弓弩,站于队后,他们既是后方掩射,也是预备队。

一亦冲击中的敌人,撞上矛尖,迅速放开长矛,踩着矛杆向前,二度刺杀那些躲过矛尖的漏网之鱼,然后抽身而退,换成下一列矛手,如此反复数次来杀伤错其锋锐。

而白兵们在临敌三发齐射之后,则负责对付那些试图绕过前方的矛手,迂回侧翼和后方的敌人。纠缠和阻滞他们的行动,打乱其队列,为后排的矛手调整方向争取时间。

或是在敌人露出颓势时,从两翼之一发动反突击,扩大战果。

这样肉搏部队,就算暂时脱离了铳兵和马队的掩护,也能够在敌人的围攻下,更为长久的自持上一段时间。

于是我发现,随着部队的扩增和各种不间断伴随的夜校、补习班、研讨会的进修普及,底下的这些营团主官们,开始应地制宜的,呈现出个人的特色和擅长的风格雏形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