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9章 中军,收获?(第2/3页)

“苏功曹,你来说……”

“诺……”

前排之列走出一个穿朱红武官服,两臂绣着一对飞鹄纹的人来,手捧朱册朗声道。

“遇袭不乱守垒不动,记功一等三转……”

“临阵破敌奇兵队,又记功二等二转……”

“援护炮队周全……再记三等一转……”

“阵前击杀叛将柳世光,别计二等一转,叛将名下赏格另叙……”

……

叙功说完,话音一转,又开始论过了。

“冲撞友军,记二等过……”

“聚众纷扰,有损军威,再记三等过……”

“争夺敌淄,与别部隙,警惩一小过……”

最后的结论是。

“功过两下相抵,叙功一等四转。”

“其余……待班师报备兵部,枢府,累行恩赏……”

“须得将请功人员名单,补备一份呈送功曹……”

这个最后的结果,所谓四平八稳,中正不倚听起来赏罚分明,有留有足够余地和操作的空间,这才是上位者的气度,我有所感叹的,自觉又学到了一课。

这显然不过是这位刘大帅,日常习惯处理的一件突发事务而已,但是相对其他人来说,就有点郑重其事的。

我有些昏头昏脑的出来后,在负责办理事务的一群军司佐官、属僚之中,也是各种交口称赞口鼓励“干得好”“表现不错”云云。

因为随后我才知道,在这次袭营,其实并非是我一家的个例和偶然遭遇。

作为垂死反扑,天南城中叛军一口气派出了六路人马,针对堆放工程器械的前进场地,和几处土台上的炮垒,进行决死突击,相比表现糟糕或是尤为难看的各部官军,我这一路居然能够力挫来犯,使炮垒得以保全下来。

最后遇袭四处炮垒,除了我这处安然无恙,其他几处就付出相当惨重的代价,甚至因为守卫的溃散而造成神机军覆灭,炮组被焚烧、引爆、捣毁的惨剧。两处场地,也被烧毁了大半的器材和备料。

因此这次算是矮子里拔高个,特地把我拉出来,到中军走一趟颁赏论功的榜样,鼓舞一下士气人心。

“对你们来说这份功赏还是苛严紧促了些。”

不过回去的路上,陈军侯还是不免私下对我叹息道。

“毕竟城破在即,中军多少要考虑,神威军这些正编军额的立场和态度,所以才格外快刀斩乱麻的尽快处置下来……”

“可军前岂有事事周全,皆按律行的谁又能独善其身能。”

“不然要是放在前些日子,起码你们功劳不用折色多少的……”

从这里需要单独解释一下,南朝论功沿用唐制,凡破城、阵,敌我力量比,属于以少击多为“上阵”,数略相当为“中阵”,以多击少为“下阵”,数倍以上破敌为“多少”。

计算战果则按照敌军的数量十等分,杀获四分已上为“上获”,杀获二分已上为“中获”,杀获一分已上为“下获”。

最后根据面对的敌人力量对比和事后战果来计算功劳。

凡上阵上获,即以少击多斩获敌人四成以上的,就获得第一等功劳,酬勋五转;上阵中获、中阵上获第一等酬勋四转;上阵下获、中阵中获、下阵上获第一等酬勋三转;其第二、第三等各递降一转,依次向下类推。

但是其中跳荡、降功不受此限制。凡临阵对寇,矢石未交,先锋挺人,贼徒因而破者为跳荡;其次先锋受降者为降功。都是特别需要受赏的功劳。

所以说,战场上想要立功,除了平时的努力和主观能动性外,还得有足够的运气和机缘。

然后我去兵曹和度支判官处,领取相应颁赏的批条和行文,包括用来犒赏我部将士的一批钱帛和酒食,优先补充武备和兵员的手令,重新安排防务驻地的旗牌。

然后在这里,我意外见到了一个人,新换任没多久的前沿都指挥魏晨,邀请我到他的别帐去坐了一会。

他生的眼细脸长唇薄,长相有些阴沉,不过说起话来却是相当的热络,也很有些因陋就简的品味,亲手泡了壶清茶。

言语之间并没有那种高高在上的凌迫和倨傲,对我这只异常表现的杂流团练,更是表示出某种看好之意,并一度暗示,可以将我们调遣到,装备和待遇更好的前沿资序中去,给我们更多的机会和舞台。

不过我思前想后,还是以这支军队多数是藩内国人,实在不堪大用,也无法承当长期作战为由,婉言谢拒了。

只是我走之后,他才放下嘴角上的笑容,自言自语道。

“还算是个聪明人……”

然后叫来一名亲兵吩咐道。

“告诉那些人,此事不成,我也不会更多掺合了……”

虽然这位前沿都指挥看起来,颇为需要新血充实班底,虽说从杂流资序,一下子连过数级,跳到仅次于几个大镇、州军的正编军额去,看起来是个很美好的诱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