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章 再行(第2/3页)

只是这处曾经辉煌过的景教神堂,无处不充斥着被火烧过,又被拆毁所留下的破败痕迹。按照我记忆里的印象。

应该是属于城门失火被殃及池鱼结果,因为大云光明教席卷天下的反乱,于是连当地的景教神堂在内的大批外传夷教,都被当成乱党蔽菽,而不加区别的予以火烧和捣毁。

仅仅是因为大云光明教的经义中,过往救世神主的诸天化身中,亦是包括了皇父阿罗珂(上帝)和野鼠(耶稣?)大圣。

一片残垣瓦砾中,只剩下最后一座主殿,还残存半拉子可以遮风避雨的支柱和瓦顶,不过里面鸟类和蝙蝠留下的粪便,还有无所不在的蛛网和厚厚积尘。

虽然还是在滴滴答答的漏水,但是暂时隔绝外面的风雨之后,大家都不免松了一口气,红老虎和灰熊猫都被拉进来后,病的脸色苍白的尹小眼,也被放了下来。

第一件事就是开始生火,一把价格昂贵的浸油炭作为引子,几根柴禾上燃烧的火团,照亮了内室之后,大家也有条不紊的开始自觉的分工。

马夫燕九儿将红老虎和灰熊猫的挽绳固定在比较干燥结实的墙角,开始掏出工具刷洗他们身上的泥垢和板结,并且安抚着它们,对稍稍靠近火光的某种惊惧。

张大牛将他形影不离的宝贝锅子架上,开始烧水熬汤,同时将需要最先烤干的用具,在火堆旁码好;

脚夫头钱水宁带着一阵冷风出去,不久之后抱着一大捆木头回来,虽然都是湿的,但是劈开之后里面还是干的,堆在一边烤一烤之后,之足够烧上一整天的。

崔屠子师徒虽然暂时没有任务,但他放下徒弟后,还是主动拿着一截树枝做洒扫工具,把地面和桌案都清理一遍,然后把浮土和泥块撬开,露出下面石质地面,毡子铺上去就可以作为睡觉的地方。

伯符把大家脱下来的湿衣服,收集挂在一条长索上,又用残破的桌案,在类似神龛的东西后面给抱头蹲和我,布置了一个比较隐私的角落,开始拿根棍子检查和整理偌大的神堂内,不够结实和破口的地方,然后砖瓦压着篷布暂时挡一挡。

抱头蹲负责整理行李的功夫,我也来帮下手,没多久围着火堆的三个小帐篷,就搭好了。

在这期间,韩良臣拄着武器,站在靠近门口的地方警戒观哨,他看着外面的雨幕,不知道在想什么。

没多久,我们就喝上加入酱块和干姜片的热汤水,堆在炭烬下面的薯块根茎,也发出熟透的焦香味。

我却是饶有趣味的打量起这处,充满多元文化汇合交融的宗教场所。透过破瓦漏进来的灰暗天光,可以看到粗抱的立柱上,还像对联一样,雕刻这赞颂至高光明天的皇父阿罗珂,也就是上帝的祷文。

“真常之道,妙而难名,功用昭彰……”

“明明景教,言归我唐。真道宣明……”

“人有康乐,物无灾苦……”

残断剥裂的墙上,依稀可以看到。书写的妙善喜乐经(福音书)篇章之一“景教三威蒙度赞”。

甚至还有大幅类似佛教净土变一般的壁画。

但是描绘的是西方大圣野鼠(耶稣?),或曰弥施诃普尊大圣子移鼠,在外域降生出世,行走荒野布道善乐,以及最后为奸人所构陷,惨死而复生的故事。

只是充斥在其中的,却是一股子挥之不去的,佛门涅槃往生的味道。

另一边,形如敦煌飞天造型一般的天使或曰净明天人,在慈父明子净风王或者说圣父圣子圣灵的带领下,与代表世间至恶的妖魔作战的故事。

类似佛堂和神龛的位置,破破烂烂的帷幕和纱帐之下,立着一个硕大环首十字俘雕的大碑,还残留着过往香烛供奉,烟熏火燎过的痕迹。

只是在十字碑的后面,还有类似宗祠一般,残存的神主牌位,却是可以依稀本朝自太宗、高宗、天后在内的历代君王的尊讳讳。

将大唐的帝王和上帝一起膜拜,这算是大唐景教东土化后,最大的创举了吧。

不过按照我作为旧日军史版主的记忆,景教这个东西,算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相当奇葩的存在。

景为光明之意,景教也就是敬奉光明之教,而它的前身是源自三世纪欧洲大陆,罗马帝国的以弗所宗教会议中,因为基督教世界五大主教关于人性神性的教义之争,被联合驱逐的一大异端教派,公认的教祖是曾经的君士坦丁大主教聂伯利斯,因此也被称为聂伯利斯派。

流放到小亚细亚后,一直向东发展在两河流域,成为名为亚述教会的存在,其中一支向东继续发展传到中土后,就变成了大唐景教。

但是其中最有名的却是生活在黎巴嫩山区,一直延续传到现代的一支,历经伍麦叶和阿拔斯王朝,以及奥斯曼帝国的统治下,依旧坚持信仰的所谓东仪天主教马龙派,他们一度也是大名鼎鼎的黎巴嫩真主党,最大的对手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