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吕不韦真的是秦始皇父亲吗?(第2/8页)

为了便于侦查工作的展开,我首先将涉及本案的两位嫌疑人的个人材料做简要的整理,以卷宗表格的形式提供如下:

首先请大家审阅这份材料,然后随同我按照搜查名单的顺序,逐一调查这两位嫌疑人,审查他们作案的可能。下面,我们一起来对第一嫌疑人吕不韦做详细的审查,看看能不能将他从嫌疑人名单中排除。

3. 发现了“奇货”

吕不韦是濮阳人,濮阳是战国时代卫国的首都,故址在现在的河南省濮阳市南。所以,以国籍而论,吕不韦应当算是卫国人。卫国曾经有过辉煌的历史,不过,到吕不韦的时代已经衰落得只剩下濮阳一座孤城,政治腐败,前景黯淡。

国内无望,吕不韦于是出国寻求发展道路。由于家业的关系,他最先选择的事业是经商,从事国际贸易。吕不韦离开卫国以后,在韩国的旧都阳翟(今河南禹县)大获成功,成为天下数一数二的豪商,被称为阳翟大贾,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以阳翟为总部的商界大鳄。阳翟大贾时代的吕不韦,大概也就三十岁左右,家累千金,富可敌国,往来行商于各国之间,贱买贵卖,事业蒸蒸日上,前途一片光明。

大约是在公元前262年,也就是秦昭王四十五年,吕不韦为生意上的事情来到邯郸,偶然结识了子异。子异的身世处境,立刻引起了他的兴趣。史书记载了吕不韦初次见到子异时的感慨。这个感慨只有一个词,就是已经成为汉语成语的“奇货可居”。奇货,稀少珍奇的货物;可居,可以进货囤积。“奇货可居”,就是现在投资购进稀缺的商品,留待将来高价出售。吕不韦不愧是国际级的大商人,他将子异视为投资对象,精明地察觉出子异作为商品的价值。

吕不韦是老谋深算的投资大家,他认准目标以后,行动非常慎重。在邯郸初见子异时,他声色不露,只在心中审度盘算。回到公司的总部阳翟,他先做调查,搜集各种信息,经过仔细研究,再三计算核实以后,制订出一个大胆的投资计划,决定将自己的全部资产,投入到子异的升值空间中去。

由于事关重大,他觉得需要同父亲商量。

吕不韦专程从阳翟回到濮阳老家,就拟订的计划征求父亲的意见。在《战国策·秦策》里,留下了吕不韦与父亲谈话的片段。大意是这样的,吕不韦问父亲:“投资农业,耕种收获,可以获得几倍的利润?”父亲答道:“十倍。”吕不韦又问道:“投资商业,买卖珠宝,可以获得几倍的利润?”父亲答道:“一百倍。”吕不韦再问道:“经营政治,拥立国君,可以获得几倍的利润?”

吕不韦的这一句问话,就是他看中子异的价值所在,也是解答“奇货可居”的关键。在吕不韦眼里,子异的商品价值,不是普通商品的价值,而是政治权力这种特殊商品的价值。吕不韦要由经营商业转入经营政治,他要由买卖商品转入买卖权力,他要投资子异,拥立子异成为秦国的国王。

偃师吕不韦墓(李开元 摄)

对于一位商人来说,这可是破天荒的投资计划。当然,吕不韦的这个投资计划并没有脱离商人的算计,正如他话中所表露的,这样做的基本动机,仍然在于牟利。然而,这个投资计划对于普通商人来说,毕竟超出了商业的常规,利润究竟有多大呢?他拿不准,他心中不安,他希望从父亲的口中得到一个中肯的评估。

吕不韦的父亲又是如何回答呢?只有两个字:“无数。”

这个“无数”是什么意思呢?迄今为止,专家学者们的理解是这样的:顺着前面农业利润十倍,商业利润百倍的话往上走,增加到一千倍一万倍,一直大到不可计量。看得出来,这是无限乐观的利润期待。然而,“无数”,还可以有另一种读法,就是将“数”作为动词读为“计数”,理解为无法计算,难以预测。这是一种对于高风险投资的谨慎评估,更加符合一位贤明的父亲对于爱子的冒险计划的慎重反应。吕不韦的父亲接下来说的话,我们不妨顺着当时的情景替他补充出来:“不韦啊,既然你要选择最高风险的投资,那就准备去获取最高的回报吧!”辞意双关,语重心长。

得到父亲的理解,吕不韦心中最后一丝不安消去。他辞别父亲,回到阳翟,开始行动。

以上,我们一起审查了吕不韦投资子异的过程。吕不韦之所以为子异“破家”,也就是倾其所有财产投资于子异的动机,应当是很清楚的了。从本质上讲,吕不韦是追逐利益的商人,对于他来说,最高的利益就是资助子异登上王位,然后由成为秦王的子异给予自己最大的回报。吕不韦的这种行为动机,用我们今天的话来说,是致力于助选而不是追求自己当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