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九十六章 软肋(第2/2页)

莱纳斯提醒,让朱宜锋想到了另一个时空中的清军,清军最大的编制是营,在甲午战争时,在陆上,日军所面对的清军尽管号称数万,实际上的是少则十几个多则几十个半独立的营,而不是一个令行禁止的师或者军。

“所以我希望能够在‘曙光计划’展开前,将其中的一部分团进行整合,整合为师,至少是旅级作战单位,在‘曙光计划’结束之后,再有针对性的对各作战单位进行整合,以师为基本作战单位,在‘台风计划’展开时,以三至四个军团作为的主力,而不是一百多个团!即便是杀鸡用牛刀也要这么做……”

面对莱纳斯的询问,朱宜锋的眉头微微一皱,提到了一个现实问题。

“我知道现在我们的战斗单位太小,虽说能够满足目前的战斗需要,但是在河南作战的时候,已经暴露出团与团之间各自为战的软肋和不足,可是,你知道的,如果扩大战役单位,我们有没有全格的高级军官!”

这才是最根本的原因——没有合格的高级军官,义军的军事教育始于三年前的黄州的“培训班”,尽管在过去的三年里,当年培训班里的军官都进入军校接受了再教育,但是仍然是一群经验不足的军官,短短的三年内,他们中的不少人就成为了团长,这本身就是一种拔苗助长,更重要的是,他们中的不少人都没有团级作战经验。

正是军官的问题,限制了义军的编制,直到现在义军没有一名将军,只有林郁青一人曾经临时授予少将军衔,在广州事件结束之后,其又恢复为上校军衔。现在义军只有80几个上校,现在猛然要把这一群上校的一部分人晋升为将军,且不说他们有没有指挥师级或者旅级单位的能力,怎么选择本身就是个问题。

“给他们配备一群参谋!”

莱纳斯从办公桌中取出他拟定的一个方案。

“我的想法是除了参谋长之外,另外再给他们配备十五到二十名参谋,由他们共同拟定作战计划,如此一来,应该可以最大限度的弥补他们在经验上的不足。”

或许莱纳斯的建议是目前唯一的选择了,直到现在朱宜锋才真正第一次面前义军的现实,看似兵强马壮的义军,实际上是一个畸形的怪胎——没有一员可独挡一面的将领。

名将是打出来的,可是义军呢?

从义军成立至今,一共打了多少仗?甚至之所以确立团级为最大战斗单位,除了将领自身素质的原因,更重要的一点是私心,在自己的私心里,团级主官永远不可能对自己构成威胁,结果导致了现在义军虽有五个手指头,却无法变成一个拳头的现实。

“我看可以!”

点点头,朱宜锋沉思片刻说道。

“我看可以,先编成四个师,每个师两个旅,四个步兵团,嗯,作为战略单位还可以给他们配备一个骑兵团,一个炮兵团,再加上相应的辎重部队,一个师的兵力可在2.8万至3.2万之间……”

“阁下,我认为,这个编制太过庞大了,现在军事将领还没有人能够指挥如此庞大的团队!我认为目前可以编成四至五个旅。”

相比于朱宜锋的激进,无疑莱纳斯早就有了解一整套方案。

“在‘曙光战役’期间对其进行考察,如果其表现出应有的素质,那么,下一次可以将其扩编为您口中的师,至于其它部队则其优秀者编为旅,这样在‘曙光战役’结束后,我军将会拥有四至五个师作为主力,另外拥有10至15个旅作为补充力量,而这四至五个师则可以作为‘台风战役’的主力。”

对于这样稳妥的方案,朱宜锋自然不会反对,他点点头说道。

“好吧,你先把拿出来,回头我拟出一个旅主官名单!”

在自己的建议得到批准之后,莱纳斯又试探着问道。

“阁下,您先前所说的时机,是什么时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