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九章(第19/21页)

围城初期,曾连续下过几场雪,后来天气转阴转冷,对金军的填河活动十分有利。二十三日黄昏后,天色凄惨,彤云密布,起更以后,忽然又下起一场入冬以来最大的雪。到了清晨,积雪竟达二尺的厚度,这显然会给进攻的一方带来更多的不方便。但是他们决心下得如此之大,不愿意临时再改变命令。粘罕为了鼓励士气,不顾事实地宣称:“雪势如此,如添二十万生兵。”

战争本身就是丧失理智的活动,一句骗不了小孩的谎话,有时竟可以骗过十万人。金军的将帅战士们也宁愿相信粘罕的话,大家整理好队伍,踏着大雪纷纷整队而出,攻城的重武器也全部出动,迅速就造成全面展开、百道齐攻的巨大声势。

战争一开始,东壁守将统制官高师旦就被金军的劲矢射死在曹州门城楼上。提举东壁守御的文官孙觌一见大惊,急忙逃下城楼,东城大乱。金朝的金牌大将刘安乘势架起云梯,正待爬城而入,幸得四壁策应使吴革带了一队民兵赶到。他指挥部众以大炮猛击,把刘安打死在城下,稳定了东壁的形势。刘安是斡离不手下的重要谋臣,今天他代替连日攻城不下的挞懒指挥东壁的攻城,可见斡离不对他畀任之深。把他打死的这一炮起了决定性的作用。在这一天的攻击中,东城门一带的金军攻势已挫,始终没有构成重大的威胁。

战争的重点在北壁,斡离不亲自参加封丘门的进攻,金方东路军重要将领都在这一路指挥作战,使用的洞子、鹅车达一百余辆,占全军所有的半数以上。

这时首相何、副相提举四壁守御史孙傅都已躲得不知去向。只有四壁守御副使张叔夜尚在南城与粘罕对战,无力兼顾其他各壁。主持北壁的大将姚友仲受到如此严重的攻击,竟不知道向何人去告急请援。后来别人告诉他,吴革在东壁,他也派人去告急。吴革告诉使者说:“高统制战死,孙御史逃走,东壁竟无人主守。今吴某在此承乏,勉强支吾,手下无兵可调。寄语姚都统今日之事,吴某与都统唯有相勉以死尔!”

吴革的激将法比他的增援更起作用。姚友仲是吴革在西军中的老战友,两人相知甚深。他说无军马可以调拨,那肯定是没有增援的希望了。他唯有尽自己的兵力,来阻挡金人的猛攻而已。

这是双方都不要活命了的攻守战。

这天,北门诸城,险象环生,在每个时辰中几乎都有五次、十次被攻入的危险。所有的楼橹全被击毁,用以阻挡炮矢的虚棚和绳网也都被火箭烧成灰烬。宋军只能凭血肉之躯,在城头上抵御矢石。有时一矢中胸,人被直直地钉在烧焦的木柱上,手足头部都佝偻起来,像只烤红的大虾;有时一炮飞来,被击碎的头颅和折断的四肢一齐在天空中飞舞,阵阵血雨,洒在雪堆上。在这个时候还能继续站在城头上作战的就是非常勇敢的猛士了。

也有过几次,在哪一段城墙已经看不见守军的踪迹。城下的金军军官大喜过望,立刻架起云梯,战士们一个个鱼贯而上,直爬上城。他们一声呐喊,正待翻城而入。这些金方战士在云梯上爬着像一群轻捷的猿猴,只要有一只脚踏上城墙,就变为一只凶狠的猛虎。谁也没料到在一凹一凸的城堞背面还隐藏着许多守军,他们冷静得好像一块块化石,一直等到金军跳上搁板时,才从隐蔽处杀出来,挥刀飞舞,把进攻者一个一个斫到城下去。这时城下金军顾不得自己人和敌军,箭矢乱放,他们一起被射倒在城头,或者一齐从几十尺的空中坠下城根。在混战中,有几架云梯也随着战士一起倒下来。

到了下午申时时分,封丘门下的攻城战达到白热化。二三十架洞子一字儿横排在城根下,掩护一批批的战士用撞车猛撞城门,这些金军似乎不知道什么叫作死、什么叫作生,根本不知道这两者之间还有一道界线。他们不管城上有多少东西泼下去,不管地面上已经堆起了多少层尸体,还是不歇手地连续撞城,前面一批人死了,后面一批又接上来。那几层厚的铁门也经不起长时间的冲撞,眼见它被撞出一个个的瘪洞,撞上去的声音也变成混杂的哑音,这标志着铁门将被撞破。

姚友仲既要照顾下面,又要在上面指挥,无法兼顾,势已殆危。幸亏吴革趁东城门金军攻势稍懈的机会,赶到增援,他和姚友仲分别在城上、城下指挥。这时城头上可以杀伤敌人的矢石已剩下有限,在大雪中,火器又不能发挥作用。此时吴革充分利用老百姓的力量,让他们把打铁铺子的全套家伙都搬上城头,利用鼓风炉,把大块的铁烧得通红,甚至烧成铁汁、铁浆,一齐向城下泼下去。这一着才给撞门的金人以致命的打击。不但撞车本身,连掩护它们的洞子、鹅车都损折了不少。在封丘门城门口的女真战士的尸体堆成了一座小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