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二章(第3/7页)

然后轮到骑射的斡离不,人们欢迎他好像欢迎舞台上的名角儿,希望他有精彩的演出。斡离不果然是会家不忙,他按例报了自己的名字、官衔后,催动坐骑从发射线背后很远的地方冲上来,在疾驰中连发四箭。他射得多么好啊!四支箭齐齐整整地攒插在小红心里,相差不离方寸,远近看去好像在箭鹄上拼出一幅美丽的图案。

马扩注意到斡离不在疾驰中把马镫的缰绳收得短短的,发射时,人好像要从马背上站起来似的。这是一种他过去没有看见过的发射姿势。所有的骑士,包括辽、金、宋、夏、诸羌的射手们都是稳坐在鞍桥上,把臀部微微后挫,瞄准了目标才射出箭去。马扩在心里琢磨这两种姿势的优缺点,认为各有短长,斡离不这种新的姿势用得出气力,可以及远,出箭迅速,使敌猝不及防,可是从鞍桥上站起来却不容易瞄准。现在斡离不四箭都中红心,每支箭的距离又是那么接近、匀称,可见他锻炼这个姿势已久,熟能生巧,非一朝一夕之功。自己枉自与他交游有年,也曾几次做伴射猎。那年大雪纷飞,为了消寒,也含有一点赌赛胆量的意思,他俩相约到深山中去猎虎,结果猎得两头小豹子回来,皆大欢喜。那时却不曾注意他的这种立式的发射,可说是很大的疏忽了。

斡离不的第五箭,想试射那后面的靶子。他勒退坐骑,采取同样的姿势从后面疾驰上来,狠狠一箭射去。这一箭已经够到靶子,碰上木板,可惜余势已尽,一触即坠,软软地跌落在沙丘上。

在场的女真人一齐发一声喊,可以猜想到是表示惋惜的意思。对儿子要求得比对疏属、部下更严格的皇帝恼怒地看了儿子一眼,发出一声呵斥,然后霍地从垫着豹皮的胡床上站起来,向发射线走去,似乎要给儿子和臣属们作一次示范表演。侍从们早已把他的铁胎弓和一个豹皮箭韬献上。阿骨打翻起箭袖,取了弓矢,摆好姿势,向着那沙丘上的箭靶一连嗖嗖嗖地发出三箭。第一箭,他也没有能够达到木牌。第二箭是用足了气力的,竟然超过木牌十多步,可惜歪了,飞到木牌偏左的背后沙堆上去了。第三箭才是成功的,正好钉在圆心上。

这个皇帝享有这么高的威信,当他发射时,全场没有一点声音,连鼓手们也都垂下双手,不敢击鼓。射完箭后,一名骑将飞驰地把那带箭的箭靶取回来向他献上时,他的有威棱的眼睛向四周环顾一下,竟然没有人敢于发出一点声音来表示赞叹,就像他们不敢对他没有射中的第一、第二支箭表示惋惜的意思一样。

完颜阿骨打的举动行止确是矫矫不凡。他对自己提出这么高的标准,并且完全有把握可以完成它(否则就会在南使面前大大地丢脸)而终于达到了目的,这使得赵良嗣、马扩十分骇然,他们正待上前趋贺时,阿骨打已经把弓矢掷给侍从,不满意地摇摇头说:“南使见笑了!俺少年时日日弄这个,玩得手熟了,可说十不离九。十岁那年,辽使见俺手里拿着弓矢,要俺献技,俺连发三矢,把天上飞的三只鸟儿都射下来,吓得他咋舌缩颈地说:‘可畏,可畏!’如今上了年纪,有些手颤,一箭出去,飘飘忽忽的,连自己也没个数儿,哪里还能与当年相比?”他谦逊了一句,然后加上说,“可惜今天没见‘也立麻力’一显身手,不然也叫儿郎们开开眼界。”这分明是句客气话,但他还记得几年前对马扩的赞语,说明他对这位南使是十分欣赏的。

较射已毕,然后请南使们进入他的行帐,举行欢迎贵宾的宴会,亲贵大臣都在一旁作陪。

一个朝代的皇帝,在邻邦的使者面前特别炫耀他的个人技艺,这不见得会是一场漫无目的的儿戏。马扩虽然有好几次参加过他们的射猎,但没有一次安排得像今天这样突兀的,也没有一次看到阿骨打像今天这样突出自己,这引起马扩的深思。后来阿骨打喝醉了酒,自己泄露了秘密。那时他已喝得十分酩酊,还嫌马扩没有畅怀痛饮,亲自摇着酒榼劝饮道:“前日探马报来,你家的杨可世已夺得燕京城,大功告成。今天难得两国宾主欢聚一堂,俺已饮得八九分,你们二位也该喝个满怀才是道理。”

原来如此!

原来是杨可世的大军已经夺得燕京城,怪不得他们在应州边防线上被羁留了十多天以后,忽然受到金朝亲贵们如此热烈、隆重的招待。怪不得今天阿骨打要安排这场较射,炫耀他的个人技艺以威慑宋使。怪不得在筵席上阿骨打兴奋异常,对宋朝颇多称颂之词。原来是杨可世的军事胜利打破了他们一向轻视宋朝实力的成见。杨可世的胜利在女真贵族心目中提高了朝廷的身价,同时也抬高了使节们的身价,阿骨打的炫耀才武,是出于一种不甘示弱的心理,免得宋使们听到消息后,增强了发言地位,在谈判中得寸进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