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第2/17页)

新城的地方官属于南面官的系统内,没有义务接受耶律大石的命令。他们也不知道要怎样来接待宋使才算合适。

过去辽、宋两朝往来,虽然讲对等之礼,但在对等之中又存在着不平等。辽贵族始终不忘记南朝的皇帝是他们的儿皇帝、侄皇帝,即使宋朝力争到以兄弟相称时,辽仍要做个老大哥。辽方的使节、接伴人员在交聘和接待时,往往要以强凌弱,怠慢宋使,在言语、礼节和实际利益上占尽便宜。这种传统的外交方式,随着形势的转变,今天看来,显然是不合时宜了。这一点辽方的官员都已很明白,但是新的方式呢,还没有指示下来。辽政府根本没有考虑到会有接待宋使之举。他们地方官负不起责任,只有驰奏燕京,静候皇后定夺。

马扩一行人在新城的三天中,受到和前线完全不同的待遇。辽官只有到吃饭的时候,才设盛宴,跑来做一次礼貌上的“伴食”,与他们客气周旋一番,其余时间最好是远远地离开他们,免得说话、行事出了差错,将来责任落在自己头上。因此马扩他们在新城是绝对自由的,愿意干什么就干什么,谁也不去干涉他们、限制他们。

驿馆四周,终天都挤满着形形色色的人。他们有的来问长问短,打听消息;有的单单为了看一看汉家的威仪,回家去好向四邻夸耀他已经见识过南朝的官儿了,然后把他们描摹、夸张到接近天神的地步;有的主动跑来献谋划策;有的还一本正经地说有机密事相商,一定要“承宣”亲自接见。“承宣”是汉儿们自己封给宋使的官衔,以后大家都这样称呼起来。

辽方防范松弛,连在驿馆门口站岗放哨的也只是一些吃白饭不管事的老兵,这就增加了这些人的形形色色的活动。

马扩和随员们一一接见了他们,斟酌情况把谕降的旗榜、填写了姓名官衔的告身和介绍他们回南边去的书函一一分发给他们,相机鼓动他们根据不同的情况以不同的形式来反抗辽政府。

马扩微微感觉到这次他接触的汉儿,分子比较复杂,来看他的动机也较多样化。上次他只是以私人身份潜入敌后,人们跑来向他打听消息,发泄对辽统治不满的情绪,表白自己坚决反辽的立场和态度,他们的动机是纯正的,他们的感情是激昂的。置身于他们之间,不但十分放心,同时感到自己的情绪也随之更加高昂了。这次他有了公开的官方身份,人们不仅向他打听、发泄、表白,也有一些为数不算太少的人希望从他身上获得某种好处。跟这种人接触时,马扩不由得警惕起来。

这里面可能有两种人,一种是一心只想做官的汉儿,另外一种甚至可能是辽方派来刺探情况的间谍。后一种姑置不论,对前面的那种人,应持什么态度,马扩自己心里也不踏实。他抽空把这种感觉与赵杰谈了。

“宣赞说得不错,”赵杰想了一会儿回答,“前日在乡间找寻宣赞的都是庄稼汉,这两天找来的多是巨族大姓,他们虽然都是汉儿,却是大不相同的两种人,来的目的也自不同。”

“何以见得?”

“庄稼人一向受大姓欺侮凌辱,大姓们一向欺侮凌辱庄稼人,他们本来是死对头,怎能相提并论?”这是非常简单的道理,既然马扩提出来问了,赵杰就力图用最简单明了的语言阐明这层道理。

“不论是庄稼人,还是大姓,他们可不是同样受着契丹人的欺侮和凌辱?”

“庄稼汉是契丹官儿的奴隶。奴隶只想赶走、杀死主人,过自己的好日子。大姓们却是契丹官儿的……‘小老婆’。小老婆与男人一个鼻孔出气。老百姓眼睛雪亮,早把他们的心底看透了。”

“大哥说得是,怪道俺早间与一位老大爷说话时,他瞥眼看见一个大姓进来,话没说完,拎起脚就走。神色之间,气呼呼的,似乎也在嗔怒俺不合延接他们,原来他们之间有着不共戴天之仇。”

“宣赞明白这个就好了。”赵杰加重语气说,“大姓们早就卖身给契丹人做小老婆,平日倚仗男人之势,作福逞威,做尽坏事。老百姓看在眼里,恨在心里。如今看看男人靠不住了,又想卖身给南朝做小老婆。俺看他们脚踏两只船,其心未必可靠,一旦有风吹草动,又想卖身给女真人了。做过小老婆的都有瘾,做了一次,还想再做。他们只看在钱势面上,有什么信义可言?宣赞对他们不可不防。”

“大哥想得深远,俺自当谨防。”然后告诉他一个笑话说,“难怪大姓们想着卖身投靠,他们的男子其实是靠不住了。夜来伴食时,那个契丹瘟官把俺拉到一边,悄悄地说:‘本官好不容易结识得承宣一场,一旦时势有变,承宣休忘了俺耶律克定的名字。’俺当场填写了团练使的告身给他,嘱他时势有变时,要谨封仓库,安抚百姓,以迎王师。他都答应了,千谢万谢地收下了告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