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 自极远极深处而来 第一章(第2/5页)

这个过程极其漫长,发生在无穷久远的过去!近四千万年之间,最初形成的那座岛屿在太平洋的怀抱里挣扎,竭力使自己露出水面。近四千万年间,它一直被淹没在洋面之下。那座水底的火山嘶嘶作响,咳喘不停,从口中吐出一颗颗岩石,但它仍然隐没在翻滚不止的太平洋中,浸没在黑暗的海水里。对于这片大洋来说,这小小的海底火山不过是无关痛痒的小小痈疽,蚍蜉撼树,难成气候。

再后来,某一天,海底裂缝西北端的尽头,出现了一股与之前完全不同的熔岩。熔岩中是同样的岩石,劲道同样巨大,仍是顺着同样的地心通道一路涌将出来。但是这一次,喷出的岩石到达了洋面。喷发的岩浆同时击中海水和空气,形成了惊天动地的爆炸。大团蒸汽冲入数英里高的天空。火山灰嘶嘶作响,掉落在汹涌的海浪上。一瞬间,炸裂声撕裂天空,回荡在广袤无垠的空旷废墟之上。

岩石最终累积下来,探出了洋面。一座岛屿——虽然早已存在,但尚未有人类的双眼观赏它;早已触手可及,但还未有人类的手指触碰它——已经从大洋深处傲然崛起。

回顾这个事件,人类的头脑——尤其是如果拥有这个头脑的人曾踏上过那座岛屿——也许会赋予它更大的意义。是的,陆地终于孕育了出来。一小堆比人类的身体大不了多少的岩石露出了水面,仿佛一顶桂冠,象征着四千万年努力的成果。但这个事件实际上没多少深远的影响力。在太平洋漫长的历史中,很快就会有这样的岩石堆冲破洋面,而后沉没、破碎、湮没。沿着歪歪斜斜的海底裂缝出现的最初的岛屿,其唯一的意义在于它的确沉积了下来,并不断发展壮大。它顽强挣扎,寸土不让,聚沙成塔。事实上,正是由于它随时可能解体,却又是以如此艰难的方式沉积起来,才使它如此具有意义。

这座偶然出现的岛屿并无太大意义。请记住这一点。它的出现并没有意义。它的坚持不懈,它由小变大、一点点耐心积累的过程才是其全部意义所在。通过不懈的努力,它确立了自己存乎天地之间的权利。它探出水面的前一万年,这一小堆石块在一片死寂、广袤无垠的海洋中间。浮出水面就获得生命,沉入水底即死亡,仿佛是魔鬼的诅咒。有时候,熔岩会顺着小岛内部的通道自下而上,升至只在海浪上几英寸的山口处喷薄而出。成吨的喷发物迸发出来,旋即跌落到大洋之中,发出狂乱的嘶嘶声。有些喷发物幸运地附着在这座刚刚形成的岛屿上,并结结实实地堆积至数英尺高。现在,这座岛屿看上去似乎坚不可摧了。

然后在南方——暴风雨正是在那里的虚无深处孕育成形——形成了一股强有力的海浪,在地球上东奔西突,横冲直撞。从遥远的高空中可以看到这股巨浪,以地动山摇之势尖声呼啸着,汹涌扑向这一小堆岩石,然后疯狂地继续向前。

在接下来的一万年中,再也看不见任何岛屿,然而在那汹涌的波涛之下,那座巨大的山尖静静地潜伏着,时刻预备着死灰复燃,预备着从一万九千英尺的海床拔地而起。当一波新的火山熔岩冲破海床里的通路,冲出洋面时,这座海底山峰只是耐心地一点点累积自己的高度,准备下一次冲击。火山再度爆发,发出嘶嘶巨响,熔岩的灰烬喷涌而出,巨大的山体抽搐扭动,痛苦万状。巨山终将冲破巨浪,岛屿终将形成。

这无休无止的巨浪属于整个宇宙,它代表着新生命的力量,冷酷地赶走死亡。一堆石块顽强挣扎,想要冲破大洋,成为真正的岛屿,却在剧痛中销声匿迹,尔后又如愿以偿地冲上云霄。这几种力量的相互撕扯多么引人遐想!人类也即将登上历史的舞台,在这些岛屿上繁衍生息。你们要记住破蛹成蝶时的巨大痛苦,记住那一飞冲天和一败涂地,记住当狂风将岩石一掷而下时大海的虚无,记住新的岩石探出水面时海底山峰的胜利。

整整一百万年间,这座岛屿挣扎着生存了下来。它心志坚毅,历经令人难以置信的耐心积累,终于成形了。现在,每一股新冒出来的熔岩都可以流淌在坚实的山体上,这座废墟一英寸一英寸地附着上新的物质,直到远处的鸟类可以将它尽收眼底。它已经成为坚实的土地。假使人类已经出现,这里适宜生存;假使已经有了船舶,这里可以停靠。岛上有岩石,可供建造房屋和庙宇。到这时,这座岛屿才真正名副其实,在一片浩瀚海洋中确立了应得的位置。

但是生命若要在岛上繁衍生息,还欠缺所需的土壤。熔岩喷入空中时,往往会爆裂燃烧,从而形成灰烬,但有时却是胶状的液体,顺着山坡滑落下来,形成大片大片开阔的平整岩石。无论哪种情况,风、雨、冷夜的力量都开始腐蚀这些刚刚形成的岩石,将其分解成土壤。土壤累积得足够多时,这座岛屿就一切准备就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