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部 第十三章(第2/7页)

马基雅维利没有退缩。虽然他的话不时被打断,他依旧慷慨激昂:“还有乌比诺公爵盖多・菲尔特拉。正是因为总军上将的无能,他才被关押在奥尔西尼的地牢之内,又因为胡安・波吉亚贪财忘义,不肯支付赎金,他才被羁押在地牢内达数月之久。还有,我们不能忘记西班牙指挥官德・科尔多瓦,因为胡安,他失去了奥尔西尼战事凯旋后应得的所有金钱和荣誉。但是,也许最重要的一个人物要算米兰德拉伯爵。他十四岁的女儿被胡安勾引和利用,而且胡安事后还以此为资本在公共广场向人群夸耀自己。你应当能够理解为人父者的羞耻之心。而且,他的宫殿所在的位置,正位于胡安・波吉亚的尸体被抛于台伯河的地点对岸。”

首领开始打瞌睡了,马基雅维利抬高声音,抓住他的注意力。“然而,还有许多仇家……红衣主教阿斯卡尼奥・斯弗萨也有干这事儿的嫌疑,他的管家在一周前刚被胡安杀害。另外,我们不能忘记——还有一个人,这人的妻子被胡安勾引……”接着,他一个精心设计的手势突然停顿在空中,继而用轻得只有竖起耳朵才听得见的声音,说,“那就是他的弟弟约弗瑞……”

“够了,够了,”首领气恼地说,接着立即用他老成练达的清晰思路反驳马基雅维利,“我们只关心罗马会对佛罗伦萨产生什么威胁。胡安・波吉亚身为教廷总军上将,却被人杀了。问题是,到底是谁杀的?有人说是他的兄长切萨雷。如果是切萨雷・波吉亚干的,佛罗伦萨就可能面临危险,这样想不无道理。因为如果这是事实,他又如此野心勃勃,满腔爱国热血,终有一天会企图把佛罗伦萨也变成他的。简单来说,年轻人,我们必须知道的是这个问题的答案,那就是,切萨雷・波吉亚到底有没有杀死他弟弟?”

马基雅维利摇了摇头。随后,带着几分热烈、几分诚恳,他说:“我不相信是切萨雷,领主阁下。我现在陈述我的理由。证据显示胡安・波吉亚被捅了九刀……伤口都在背部。这不是切萨雷・波吉亚的行事风格。他是名武士,且体格强壮,对他来说,一刀下去就足以使对手毙命。而且,对于像切萨雷・波吉亚这样的人,他要赢一定是面对面地明枪明斗。在昏暗的巷子里午夜谋杀,再抛尸台伯河,这与他的本性不符。基于以上这些,我坚信他是无辜的。”

胡安死后数月,亚历山大一次又一次陷入深深的沮丧抑郁之中。每当悲痛袭来时,他就会退到自己的寝宫内,拒绝见任何人,甚至拒绝处理教廷事务。随后,一旦在祷告中得到开导,他便又抖擞精神从寝宫出现,意志坚决地推进教廷改革之使命。

亚历山大叫来他的总务长普拉迪尼,向他口授命令,通知召集所有红衣主教,委托他们向他献言献策。

亚历山大又传召杜阿尔特,告诉他改革不能仅止步于教廷。他准备改变他自己的生活,也改变罗马人的生活。他不需要任何人的首肯,因为在这件事情上,他只需要天助。

罗马的确需要变革。在商业领域,欺诈和盗窃横行,无论街道、商店还是小巷,抢劫、淫乱、同性恋、恋童癖处处猖獗。甚至是红衣主教和辖区主教们都有宠爱的娈童。娈童们穿上奢华的东方服饰,与他们在街上招摇过市。

六千八百名妓女遍布罗马的大街小巷,不仅给罗马人带来了新的健康隐患,同时也是一种道德上的威胁。梅毒肆虐,起初在那不勒斯流行,后来被法国军队传播到各处,向北传到博洛尼亚,然后又被军队携带越过阿尔卑斯山。有钱的罗马人染上“法国花柳病”后,付给橄榄油商人大量钱财让自己数小时泡在成桶的橄榄油里,缓解伤口的疼痛。同样是这些油,随后便被贴上“纯正特级初榨橄榄油”标签卖给时兴店铺。这是何等荒谬!

亚历山大认为必须改变教廷内部的一些行事惯例,而要实现变革,他需要教廷委员会的参与。圣罗马天主教会是富庶宏大的实体机构,账目庞大。光枢机主教一人一年就要发出一万多封信。管理教廷财务院的红衣主教负责支付数以千计的账单,征收用达克特、弗罗林还有其他货币支付的款项。元老院庞大的职员队伍每年都在扩大,要付给他们薪水,还有一些重要职位可以售卖或是拿来交易,这些买卖有的合法,也有的不合法。

然而,还有许多问题需要考虑。这些年来,教皇和红衣主教们之间一直争权夺势、战争不断。改革就意味着削弱教皇权势,而红衣主教团的力量将得到增强。一个世纪以来,这一直是他们之间关系紧张的根源所在。

显而易见,教皇与红衣主教两者之间最大的争议就在于教皇所任命的红衣主教的人数。如果红衣主教团处处是教皇的家人,教皇的权力就会增强。事实上,他可以通过他们掌控今后教廷的选举事宜,保证和维护教皇的家族利益,为其积聚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