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 西安事变(第3/6页)

远在上海的蒋夫人听到丈夫被绑架的消息后,当即昏了过去。《时代周刊》如此说道:“蒋夫人和她的哥哥、中国金融界的中流砥柱宋子文,以及其姐夫、在国家紧急时期代理行政院院长职务的孔祥熙博士这三个人把东亚的命运攥到了自己的手中。”

在这场危机中,孔祥熙确实是以行政院代理院长的身份涉足其中,不过人们对他的立场颇为怀疑。国防部部长何应钦要求立刻发兵攻打西安,以便显示一下政府的军事实力。戴季陶和其他一些联合青帮把蒋介石扶上台的人都支持何应钦的主张,他们现在明显是想以牺牲委员长为代价,自己夺权上台。

不过他们低估了蒋夫人的威力。宋美龄坐火车疾驰南京,冲着国防部部长何应钦大发一通脾气。首先她必须改变人们认为妇女在这种情况下无法保持理智的观点,然后她还需要说服那些将军们延迟他们已经准备就绪的进攻计划。事后她回忆说,当时她是这样提出自己意见的:

我向各位提出这样的请求,不是把自己当作一个只考虑丈夫个人安危的妇女,而是以一个抱着冷静而客观的态度、希望以最低的代价解决国家面临的严重问题的公民的身份……但诸位今天在这里商讨的话题严重威胁着委员长的生命。因为在人民的心目中,在我的心目中,在国家所处的这样一个历史时期,委员长的人身安全与国家的持续统一甚至是国家的存亡密不可分,因此我们应该不遗余力地用和平手段争取他的获释。

孔祥熙在这个微妙时刻的表现说明,在任何时候都不能完全相信他的忠诚。在通过广播向全国人民宣布政府轰炸西安的计划时,他态度生硬地说道:“虽然我们急切地盼望委员长能够获释……但我们的态度是,一个人的个人安危不应该成为一种妨碍……这种不同寻常的事情发生在西安,确实有点令人痛心。”把古城西安炸个稀巴烂真是太可悲了。

委员长听着收音机里传来的这些消息,心情越来越沉重。端纳曾就此事警告过他。蒋介石把最亲近的一名副官叫到身边,命令他乘飞机快速赶回南京,下死命令让军队停止进攻。孔祥熙才刚刚当着全国人的面讲进攻不会停止,这让宋家人陷入了微妙的困境中,《时代周刊》在几天之后将其称为“考验宋子文大哥聪明才智的两难境地”。该杂志接着写道:“伟大的宋先生一直被称为‘中国的摩根’,并且在上海股票经纪人中流传着这样的传言:宋大哥跟他的小妹蒋夫人之间的关系并不总是十分融洽。他们现在通过家族关系联系在一起,以后也会继续下去,但总免不了时而会发生一些摩擦。”

有人也曾怀疑整个兵谏可能是宋子文一手策划的,目的是牵制他的妹夫。11个师的国民党军队正在向西安方向集结,南京国民政府的所有空军力量也在洛阳机场整装待命。

在西安,蒋介石坚决反对张学良提出的八项要求。12月16日,在西安公园进行公开演说时,少帅当着很多民众的面说道:“他拒绝把枪口转向敌人,而是留着子弹镇压我们的同胞。”

包括铁腕人物杨虎城在内的其他叛军将领们则认为,现在对付蒋介石的唯一办法就是枪毙他,但少帅制止了他们的行为。

在北方200英里之外的延安,毛泽东在第一时间获悉了蒋介石被绑架的消息。在窑洞里举行的有300名同志参加的会议上,毛泽东说道:“自1927年4月12日(“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发生的日子)以来,蒋介石欠下了累累血债,现在是时候跟他清算一下旧账了。一定要把蒋介石押到保安,让全国人民对他进行公审。”

大家一致同意派周恩来代表共产党去西安斡旋,不过他们首先要等待莫斯科发出的指示,此时的毛泽东还没有强大到凡事可以自主进行选择的程度。第二天,莫斯科的指示到了:他们除了妥协之外,没有其他选择。具体事宜由周恩来前去办理。斯大林坚持要建立统一战线,释放蒋介石,毛泽东的提议再次遭到否决。

在一封发往伦敦的外交函电中,英国驻东京大使馆大使克莱夫恰如其分地描述了日本人在这一事件中的立场:

日本人采取观望态度,并且还有点儿掩饰不住内心的得意之情。他们觉得,世界各国的人现在肯定认识到,正如日本人早就看出来的那样,中国已经回天无力。

在一次会议上,国防部部长何应钦向日本大使保证讨伐西安的计划将如期进行。何应钦愤怒地命令宋子文不要干涉,但宋子文冷冷地告诉他,自己是一个普通公民,不是士兵。蒋夫人平息了这场争论,她许诺说,如果何应钦停止干涉,她就不跟子文去西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