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姐妹殊途(第12/12页)
曾经有这么一张照片,庆龄双手交叉坐在中间,她身边坐着的则是萧伯纳、艾格尼丝·史沫特莱、蔡元培、哈罗德·伊萨克斯、林语堂和鲁迅。照片中的所有人都面带笑容,只有鲁迅除外。鲁迅当年50岁,因患有肺结核而日渐消瘦。1936年,也即这张照片拍摄的三年后,鲁迅因肺结核去世。萧伯纳当时已近耄耋之年,正在上海做短期访问。庆龄和其他几位跟他谈了将近一天的时间,试图让这位老剧作家注意一下蒋介石的暴行,但当时的萧伯纳脑筋已经有一些糊涂,无法从政治的深度考虑这些事情。
多年以来,鲁迅一直在不停地批评南京国民政府,为了防止被捕,他总是居无定所。不过,他虽然跟中共的很多领导人都交好,但并没有加入共产党。他和庆龄两人惺惺相惜,长期置身事外,没有参与共产党的任何活动。
蒋介石终于对庆龄和鲁迅及围绕在他身边的作家圈子忍无可忍。当时以鲁迅为首形成了一个称为“‘左’翼作家联盟”的阵营,蒋介石命令秘密警察抓捕这些作家。鲁迅最终逃脱了抓捕,但包括中国最知名的女性作家冯铿在内的5位[9]“左联”领导人却被捕入狱,后被枪杀。
庆龄悲愤地说道:“这就是我们的委员长,他竟然把我们最优秀的青年活生生地埋掉。很显然,他还没有学到《圣经·哥林多前书》和《哥林多后书》那部分的内容。”
[1] 译文摘自陈丕士《中国召唤我》第106页。——编者注
[2] 卡巴莱是一种歌厅式音乐剧,在欧洲十分盛行。——译者注
[3] 托尔克马达(Torquemada,1420—1498),西班牙第一位宗教裁判所大法官,被称为“中世纪最残暴的教会屠夫”。——译者注
[4] 译文摘自《与戴传贤谈话笔记》。——编者注
[5] 此处指美国的“罗斯福新政”。——译者注
[6] 蓝衣社,全称“中华复兴社”,简称“复兴社”,是以黄埔系精英军人为核心组成的一个带有情报性质的团体。强调“一个主义、一个政党、一个领袖”,推行对领袖蒋介石的个人崇拜,强化蒋介石嫡系对军队军官的思想控制。——译者注
[7] 中央调查统计局,全称“中国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调查统计局”。——译者注
[8] 弗兰肯斯坦是英国诗人雪莱的妻子玛丽·雪莱在1818年创作的小说《弗兰肯斯坦》中的主人公,他创造了一个怪物,后来被这个怪物所害。——译者注
[9] 为柔石、胡也频、殷夫、李伟森、冯铿这5位“左”翼革命作家,于1931年2月在上海龙华被秘密枪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