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同流合污(第16/17页)

伴着雷鸣般的掌声,委员长和他的新娘快步穿过走廊,来到摆在鲜花做成的大钟下面的椅子前,大钟上的一条缎带被拉开了,成百上千的玫瑰花瓣洒了下来,落到了新郎和新娘的身上。

随后,美龄便退席了。她悄悄地从后门出去,坐车回到西摩路的家中换装。当天晚上,在200名卫兵的陪同下,她和蒋介石一起登上了一辆专列,去了莫干山中青帮的那所寺院。

第二天,《纽约时报》在头版头条刊登了这场婚礼的盛况,并提到国民党将在星期六召开全体会议。“如果会议成功的话,”该报指出,“蒋介石将正式重返造反阵营。”蒋介石发表了一项声明,说他已准备好重新掌权。“我们结婚后,革命工作无疑会取得更大的进步。因为,从此以后,我能够安心地肩负起革命的巨大责任……从现在开始,我们两人决心为中国的革命事业尽最大的努力。”

参加婚礼的人们没有忽略到场的整个外交使团的成员。他们发现,布里斯托尔海军上将和他的全部属下不仅参加了西摩路举办的家庭仪式,还参加了大华饭店举行的公开仪式,这说明宋氏家族的这位新成员得到了国际社会的一致认可:美国人对此感到很满意。

美龄和她的新郎刚到达寺院,蒋介石就立即被叫去参加一个据称是“非常重要的”党内会议。这场会议从上午8点一直开到晚上8点,各位青帮首领陪着蒋介石一起度蜜月。

蒋介石于当年夏天辞职后,中国的局势急剧恶化。委员长不在位,国民党中间派无法取得任何进展。绝望之余,国民党只得请求蒋介石再次出山,担任国家领袖。1927年12月10日,也就是婚后的第九天,蒋介石重新担任总司令一职,后来又当选为中央执行委员会主席。正如《时代周刊》所标榜的那样,他再次成为“中国的铁腕人物”——委员长。

伴随蒋介石的重新上台,他手下的将领们也不失时机地展示了他的权力在握。他们对蒋介石的领导力又恢复了信心,率军向北推进,把北洋军阀们打得全线溃退。日本人不想让溃逃的军阀越过长城,打破满洲地区的稳定局面,于是不断发出严厉的警告。日本特工炸毁了东北军阀张作霖乘坐的车厢,把他给暗杀了。蒋介石的新盟友、山西军阀阎锡山趁机率军横扫北京,替国民党拿下了这座都城。1928年10月10日,也即1911年武昌起义纪念日这一天,蒋介石的南京国民政府成了中国的全国性政府。

只凭“中国伟大领袖背后的女人”之类的奉承话是很难理解美龄是出于什么样的个人动机才决定嫁给蒋介石的。

1927年,美龄自称27岁,实际上她已经30岁了,她是一个自尊心很强的女人。之前的追求者们,包括许多出身豪门、雄心勃勃的年青富家子弟,都被她一一回绝。她声称宁愿单身一辈子,也不愿意嫁给富豪当老婆。在中国社会里,她的年龄已经快要超过人们在婚姻上能够接受的最大限度了,在这方面撒谎只能更加说明她面临的窘境。

从政治上来看,美龄是个地道的极右分子。她曾经说姐姐庆龄不过是个浪漫主义者。她还认为,在蒋介石的大屠杀中受害的只有共产党人和其他处于社会底层的人员,那些“过火的行为”也都是因为士兵们一时过于冲动才造成的。

蒋介石现在已经相当富有,只有为数不多的几个商界富豪才能与他相比。更重要的是,蒋介石手中握有权力。金钱对美龄的吸引力远没有对她大姐的吸引力那么大。霭龄的成长伴着宋查理为赢取人生的第一桶金而奋力打拼的过程,因此内心深处印上了父亲一门心思挣钱的影子。庆龄则不像霭龄那样爱钱,她从小就产生了对穷苦人的同情之心。

美龄出生时,家里的经济条件已经有了保障。在她眼里,钱不过是一种便利的工具。她最大的缺点是厌烦一切,终其一生对人对事都没有耐心。她脑筋活跃,精力充沛,不过单凭自己的力量能取得的成就毕竟有限。蒋介石能提供她所需要的权力,在蒋介石眼中,拥有权力就意味着具有控制环境和他人的能力。而在美龄看来,权力则意味着影响力。蒋介石给她提供了创造历史、根据自己的想法改变中国人生活的机会。美龄觉得自己能够像美第奇家族的人那样改变人类的命运。他们两人最终得以成婚的关键原因,也许正如威斯里安女子学院的女舍监所注意到的那样,除了活泼开朗之外,美龄性格方面另一个突出的特点就是绝对服从权威。她在这里所说的服从应该是指对权力的服从,而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服从——这一点她从来没有做到过。因此,即便霭龄没有向美龄描述与蒋介石结婚的种种好处,而是直接命令她嫁给蒋介石,那也是完全有可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