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埋下祸根(第7/9页)

另一个人则更同情蒋介石的处境:

蒋介石的工作很轻松,平均每天只需上班两三个小时,并且收入很不错,这给他提供了很多腐化堕落的机会。了解他脾气的朋友们知道说他也没有用,都为之深感惋惜……他逐渐开始为自己的这种放荡的生活付出代价。不仅如此,他那急躁残暴的脾气也使得他很难与人共事……蒋介石天生固执,经常会突然之间暴跳如雷,没人能受得了他。总的来说,他是个刚愎自用的家伙,这一点特别明显。没有谁能忍受他这一点,同事们也越来越不喜欢他了。

经常与蒋介石一起喝酒的还有杜月笙。据一位熟悉杜月笙的英国人讲,这位黑帮大佬出行的阵势就跟芝加哥的那些黑帮老大差不多。

一行保镖坐车提前来到餐馆,从厨房到衣帽间“查看”一遍,然后各自站好,静候老板大驾。杜老板本人喜欢坐一辆宽大的豪华防弹车……另有一辆坐满保镖的汽车紧随其后。直到车边围满了保镖,杜月笙才会下车,然后保镖从两边搀扶着他的胳膊,他才敢穿过走廊进入餐馆,里面的每扇门旁和拐角处也都有他的人把守。他和客人们在餐桌坐定,保镖们就在前后左右站着,把枪摆在亮处。

据估计,上海每12栋房子中就有一家是妓院,如此算来,仅在公共租界就有668家。其中半数以上为青帮所有,或者归它管理。仅蓝楼一家妓院就有121名妓女。法租界里的妓院则全归青帮所有。

“大家都说我沉迷女色,”在给朋友们的信中,蒋介石为自己辩解道,“但他们并不知道,我也是在心情郁闷的时候,实在没有别的地方可去了才会去那种地方的。”

一次,在一位名妓的家中,蒋介石遇到了年轻貌美的女仆姚冶诚。一瞥之下,两人一见钟情,这一切也都被朋友们看在了眼里。在他们的撮合下,蒋介石便纳她为妾,安置在溪口的家中,跟母亲住在一起。蒋家组成了一个“幸福”的大家庭:专制的母亲,孤独绝望的结发妻子和脾气倔强的儿子,以及身材标致的姚冶诚。那一年蒋介石刚满25岁。

很显然,他新纳的这位姨太太对他关爱备至。之后不久,他把一个名叫纬国的婴儿带回了家中。刚开始,蒋介石说这是在日本的一个朋友的孩子,这位朋友自己无法照顾,才托付给他。后来他又说这个孩子出生在上海。有人怀疑这是他在日本东京学习期间的私生子。无论实情如何,姚姨太太十分热情地收留了这个孩子,对他视为己出,悉心照料。多年之后,传记作家们在给蒋介石写传记时,普遍认为蒋纬国是他的亲生儿子。

1913年,反袁的二次革命爆发,蒋介石被安排潜入江南制造局去说服他在军内的旧部起义,不料被警卫发现,差点没能逃出来。蒋介石匆忙赶到杜月笙处寻求支援,杜月笙把能召集到的青帮成员全都交给了蒋介石。蒋介石率领这帮乌合之众在没有充分准备的情况下进攻江南制造局,结果损伤惨重,被迫退到公共租界寻求庇护,结果又被英国殖民当局缴了械。蒋介石之所以没有被英国人抓进大牢,最大的可能是没有人认出他的身份。由于蒋介石当时在党内的地位还不高,英国人所列的高级军官名单中并没有他的名字。

尽管屡遭不幸,他却在此过程中结交了大批政界和黑道人士,这对他日后走上权力之路更为重要。蒋介石、陈其美和参谋长黄郛正式宣誓,结为把兄弟,发誓今后要视彼此的亲人为自己的亲人。这次结拜对蒋介石的人生产生了重大影响,因为后来的事实表明,陈其美的两个侄子做事积极热情,能力也非常人可及。蒋介石与杜月笙的一位至交的关系也非同一般,此人名叫张静江,是一位银行家兼股票经纪人,同时还在国际市场上从事中国稀世古董的交易,可以称得上是一个富豪革命家。后来,一场疾病让张静江瘸了一条腿,走起路来一瘸一拐,很像莎士比亚笔下的理查三世,这更增加了他的神秘色彩。一些西方人称他“古董张”,上海的法国人则喊他“卡西莫多”[3],就是这样一个阴险的百万富翁,后来成了蒋介石最重要的政治后台。

由于袁世凯派出的巡捕、密探和杀手到处搜寻,蒋介石和陈其美最后被迫再次退居日本,这个时候担心自己的个人安危是没有错的。在接下来的几个月里,他俩频频潜回上海,干些组织起义、持械抢劫和暗杀之类的事情。陈其美现在已经升为国民党中央委员会主席,即将接近共和运动的巅峰。在那年春季之前,所有暗杀他的行动都宣告失败。1916年5月18日,在法租界一个安静的小区里,袁世凯派来的一个杀手终于得手了。他设计进入了陈其美在国民党秘密总部的藏身之处,将其射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