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一百五十五章 批斗大会(完)(第3/4页)

贾环也没疏散人群,而是看向那群站了一天,面色也僵硬了一天的太学和国子监书生,道:“你们之前闹的凶,还要去朱雀门前敲登闻鼓喊冤。

本侯现在给你们机会,有问题的,只管提。

本侯知无不言,言无不尽,绝不回避。”

太学和国子监的士子们,一个个面色难看。

他们能感受到,周围数万,甚至十数万百姓对他们的指指点点,目光中的不屑甚至是厌恶。

因为方才被杀的十数钱庄东家,大多是文官。

而且,还是文官中颇有盛名的官员。

人群中的青隼“托儿”早将其中关系广而告之了。

连在读书人中德高望重的人都是这样的恶人,那其他读书人呢?

所以,民众们再看头戴璞巾,身着儒衫的读书士子时的眼神,满是猜疑、提防和厌恶。

这是……前所未有过的。

读书人,从来都是最受尊敬的一类人。

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

这是千百年来不破的至理。

直到今日……

而太学和国子监的士子,并不是寻常书生,而是可以直接参加举人乡试。

也就是说,他们自动就有秀才功名。

何等清贵。

今日,竟被一群草民指点厌弃!

一时间,他们心里也满是愤怒,不平,以及……畏惧。

他们不知道,当百姓不再尊敬他们时,他们又算什么?

所以,此事不能就此认输!

否则……

大道之根基,都要动摇。

念及此,太学队伍之首的一年轻士子,理了理儒衫后,一步站出,对贾环行一礼,大声道:“敢问宁侯,昨日宁侯所行,可有法理可依?”

贾环冷笑一声,道:“并无。”

那士子闻言,眼睛一亮,道:“那岂不是说,宁侯所行,乃肆意妄为,践踏国法?”

贾环哈哈一笑,大声道:“那些苦主百姓,最初便是依法理而行,你怎么不问问他们,为何行而无果?”

士子摇头道:“想必是有什么原因牵绊住了,但,这却不是宁侯践踏国法规矩的理由。国法至圣,乃民之根基。

王子犯法,尚与庶民同罪,宁侯焉敢践踏律法?”

贾环冷笑一声,道:“这才是混账话!

国法,是为天下公平公正而设。

当百姓依法理而行,却不得伸张冤屈,不能求得正义时,这国法,就不算国法!

只能算是一些人,倚之作威作福,摆弄百姓的玩意儿。

有何神圣可言?

况且,连陛下都爱民如子,视百姓之事为国之头等大事。

可那些官员,却因为黄理等人为儒教大家,根出同源,生出偏袒庇佑之心,枉顾百姓罹难。

这等官员,自身便在犯法,有何资格再执法?

你问问天下百姓,可愿等那些官员幡然悔悟,再来为民做主?”

“不愿!!”

“不愿!!”

“天子圣明,宁侯公正!都是那些坏了心的读书人,惯喜欢作威作福,欺压我等百姓良民!”

“哪来的混账东西,还想让我们去受恶人的欺负?”

“对,那些恶人欺负我等时,怎不见你们出来主持公道。我看,你们的圣贤书都读到狗肚子里去了!”

“呸!狗东西!”

贾环哈哈一笑,看着被万人斥骂的面如死灰的士子,道:“你们若当真心怀正义,愿意为民出头,自然是好的。

可你们扪心自问,你们是真的心怀正义,要为民出头,还是因为看到你们儒教大家黄理被抓,怕失了你们儒教的颜面,才拼命想出头的?

你们读书时尚且如此,日后做了官,又怎肯一心为民做主?

本侯送你们一句诗,望你们好自为之:

当官不为民做主,不如回家种红薯!”

“噗!”

“哈哈哈哈!”

“宁侯大才,端的好诗啊!”

百姓都有一颗大心脏,方才义愤填膺,这会儿子却又哈哈大笑着调侃起贾环来。

贾环谦虚的朝四面拱拱手,笑道:“诸位父老乡亲抬爱,论才华,小子其实比李太白还差一根小拇指头的!喏,一丢丢!”

“噫……”

十数万人的鄙夷声,差点把贾环冲一跟头。

见贾环气急败坏的想找人比划,百姓愈发大笑,也真心喜欢上这个为民做主,且没有架子的侯爷。

如过节一般一阵热闹后,贾环拱手道:“若无其他事,诸位都中的老少爷们儿,婶子大娘们,咱就各回各家去吧!

本侯还要回宫给陛下交差,他老人家最关心的就是百姓事,如今怕是等急了。”

周围百姓一听,又是一阵歌功颂德,可就是他娘的不散场。

贾环见之郁闷,还想再说两句,就见一身着员外服的中老年男子上前数步,行了一礼后,高声问道:“宁侯,您奉陛下旨意除奸杀恶,小民等无不心存佩服和敬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