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建康(第6/7页)

有流星闪过,一切湮灭。

船夫粗犷的喊声传了过来:“你上不上船?船要开了!”

慕容晚晴回过神来,有些慌乱地上船渡江。只见到那江水苍茫,点点滴滴地泛着相思的流光,她苦涩地笑笑。

她过了长江,很快就到了建康城——陈国眼下的都城所在。

建康又名建业或金陵。春秋战国时期,吴越就建城在此,但直到孙权称帝江东,定都于此时,建康才真正开始繁荣鼎盛。

晋室东渡,东晋建立,亦定都建康。

然后就是江山轮流坐,有刘裕以宋替代东晋,齐、梁继之,到如今,陈国取代梁国占据江东,转瞬六朝雄霸江东,让百姓不由有眼花缭乱之感。

这六朝虽在轮转,都城却一直设立在建康。因此,江水流转,难刷洗红尘轮换。建康或许不如邺城的规模,但奢华繁荣之处还有过之。

慕容晚晴一进建康城,并不急于去看名门高士所在的乌衣巷,亦不去粉黛汇聚的秦淮河畔,反倒径直前往近紫金山的城角,在那里寻了一家寻常的客栈寄居后,立即出了客栈,前行不远,就到了一条长街上。

她在长街上走走停停,四处观望,突然眼前一亮,发现长街尽头有家三开间门面的酒楼,虽规模不算宏大,但看起来雅致干净。

酒楼招牌上书“永乐楼”三个金漆大字,阳光一照,远远就能望到。

慕容晚晴见那三字,心中暗想,永乐永乐?心意虽好,但人生短暂苦多,三国并立,说不定战事再起,要想永远安乐,只怕不可得的。

虽是这么想,她还是举步向酒楼走去。心中又想,义父给我的书信说,一到建康,就在永乐楼等候进一步消息。难道说,孙思邈也在附近吗?

一念及此,她的脚步随即加快了许多。

才到酒楼前,就有一人从酒楼中走出,差点和慕容晚晴撞在一起。慕容晚晴立即收足悄退,不动声色,向那人望了一眼。

那人并未动,亦没有慌乱,也向慕容晚晴望了过来。

日挂东南,那人一张脸却在阴影之下。

慕容晚晴见到那人的眼眸,心头微震,差点失声叫出来。她那一刻,几乎以为见到了孙思邈。

因为那人有着和孙思邈极为相似的一双眼。

那眼眸如海般波澜壮阔,如天般志存高远,眼为心声,无论谁有了那么一双眼,绝对不会是等闲人物。

可慕容晚晴立即知道,那人绝不是孙思邈。

孙思邈眼中含义虽也是海阔天远,可还有一股怜悯和关切——怜悯众生,关切红尘。他看起来离人虽远,但你终究能感觉到他内心的一团火热。

可那人眼中只有冷静——一股看破红尘的静,一种超然物外的冷,甚至修炼多年的和尚都没有的那种冷静。

那人和孙思邈像是一种人,可又截然相反。

慕容晚晴心绪起伏,一时间竟愣在那里。等回过神来,她才发现眼前那人已然离去。

拂一拂衣袖,似乎不带一分尘烟。

慕容晚晴霍然回头望去,只见到长街尽头,似有青衫如天,转瞬淹没在红尘繁杂中,心中异样,只是问着自己:“这人是谁?”

她搜尽脑海的记忆,从不记得陈国会有这种人物。再仔细回忆,却又发现,她只注意到那人的一双眼,可至于那人长相怎样,竟没有留意。

她只隐约记得,那人除了双眸,浑身上下没有半点引人注意的地方,身上青衫似乎很干净——洗得甚至有些发白。

孙思邈好像也是如此?

不知为何,总是将此人和孙思邈有所联系。慕容晚晴犹豫片刻,终于忍住想要追过去看看的念头,带着困惑上了永乐楼,找了个靠窗的位置坐了下来,叫了些饭菜,吃了几口,就将两根筷子十字搭在一起,平放在桌面,然后悄然地留意着楼中食客的动静。

她摆的筷子看似随意,其实是和人联系的暗记。

斛律明月只让她先到这里,摆下暗号,自然有人联络。

已过了午牌时间,楼上食客寥寥无几。

几个食客付账后下楼,只剩墙角处还坐着一个食客。

那食客面向墙面,因此慕容晚晴只能看到他的背影。那食客头发已经半白,背稍微有些驼,身上满是岁月留下的无情痕迹。衣服洗得也有些发白,肘间还带着补丁的痕迹。

如今陈国虽是最弱,但民生富足,那人穿得这样简朴,倒是颇为少见。

慕容晚晴观察那人半晌,心中奇怪,总感觉这般朴素的人肯定节俭,很少会到这种酒楼用饭的。

那这人出现在这里,似乎就和酒楼的氛围有些格格不入。

可慕容晚晴怎么来看,都不觉得那人会是和自己联系的人,扭头望向窗外,听那食客道:“伙计,算账。”他的声音苍老中带分疲惫,但更多的是淡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