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章(第3/9页)

上午,何佳碧正在卧室里整理衣物,用人进来,小心翼翼地问:“太太,老爷呢?”

“刚出去。”

用人犹豫着:“出去了……”

“有事儿吗?”何佳碧抬起头。

“有人找老爷。”

何佳碧没在意,继续整理衣物:“谁呀?”

“不认识,是个洋派儿的小姐,打扮得跟花蝴蝶儿似的。”

何佳碧立刻停了手,脸上露出了不悦:“你让她进来啦?”

“客厅里等着呢,我没敢告诉老太太,要不然……您去见见?”

何佳碧走进客厅,只见潘文雅泪流满面,她迷惑不解:“潘小姐这是怎么了?”

“何大姐,汪兆铭、黄复生他们被巡警抓起来了。”潘文雅站起来,哽咽着回答。

这时,张幼林手里拿着报纸迈进门槛:“我知道了。”

潘文雅转过身,泪眼蒙胧地望着他:“张先生,求你帮忙救他们,据我所知,他们京城里没有别的熟人了。”

“先别急,慢慢想办法。”张幼林安慰着。

“潘小姐你坐。”何佳碧又招呼用人,“沏壶好茶来。”

三人一起商议了很久,何佳碧留潘文雅吃过晚饭,才把她送走。

这一晚上,张幼林一直眉头紧锁,直到将近午夜,躺在床上还在沉思。何佳碧给他掖了掖被角,忧心忡忡地说道:“这可不好办,刺杀摄政王可不是银子能摆平的事儿。”

“是啊,朝廷已经宣布准备立宪,据说法部将按照文明国家的办法开庭审理这个案子,所以不会像戊戌六君子那样匆匆就斩首结案,这就有时间想办法。”

何佳碧看着他:“幼林,我说句话,也许你不爱听,这弄不好就是掉脑袋的事儿,忙儿没帮上不说,连你也搭进去,你跟汪兆铭非亲非故的,值当的吗?”

张幼林坐起来:“这事儿我仔细想过,值当!汪兆铭他们是在用个人的流血牺牲换来整个社会的进步和大多数人的幸福,这里面也包括你、我;虽然我没有他们那样的勇气,但是,我钦佩他们那种献身精神。佳碧,你放心,我会权衡利弊,在可能的情况下尽量帮助他们。”

谋刺摄政王的案子很快就开庭审理了,由于此案非同小可,民政部尚书、肃亲王善耆亲自担任了主审官,张幼林、潘文雅、赵翰博等关注此案的各界人士都早早地坐在旁听席上等待旁听,巡警厅还特别加强了警力,以防发生意外。

狱卒把汪兆铭和黄复生带上来,善耆问汪兆铭:“姓名。”

“汪兆铭,别号精卫。”汪兆铭神色坦然。

“对,的犯罪事实有异议吗?”

汪兆铭高昂着头,大声说道:“对我的行为没有异议,但是,我不承认它是犯罪。”

“啪”的一声,善耆把惊堂木拍在桌子上:“放肆!谋刺摄政王,不是犯罪是什么?”

汪兆铭慷慨激昂:“在东京的时候我是《民报》的主笔,生平宗旨都刊登在《民报》上了,这里恕不多言。孙中山先生起事兵败以后,我自愿来到北京,为的是寻找机会刺杀朝廷的高官,以振奋天下革命党之人心,鼓励同志们为推翻腐败的朝廷而继续奋斗!我就没有打算活着离开这里,该怎么处置,请便吧。”

审判庭里鸦雀无声,沉默了片刻,善耆又问:“你的同党是谁?”

汪兆铭断然答道:“我没有同党。”

“你们俩谁是主谋?”善耆机警的目光在汪兆铭和黄复生的脸上来回扫视着。

黄复生抢着回答:“我是!”

汪兆铭赶紧否认:“不,主审官大人,我是主谋。”

黄复生使了个眼色:“兆铭,你就别争了。”

“主审官大人,请不要相信他的话,行刺摄政王,我是主谋……”汪兆铭还要再说下去,善耆站起身,大吼一声:“大胆!”随即拂袖而去。

法庭宣布休庭,潘文雅感到很意外,回去的路上,她问张幼林:“怎么不接着审了呢?”

“我不知道你注意了没有,主审官好像很欣赏汪兆铭。”

潘文雅摇头:“没注意,这个主审官是谁呀?”

“现任的民政部尚书、肃亲王善耆。善耆的祖上是大清国的开国元勋、八大铁帽子王之一的豪格,由于是世袭罔替,所以,传到善耆这一代还是亲王,谋刺摄政王是件大案,由他亲自审理。”张幼林思忖着,“善耆拂袖而去我看是件好事儿,说明他不想立刻就把汪兆铭他们斩了,这就有回旋的余地。”

“你有办法了?”潘文雅惊喜地看着他。

“还没有,不过,谋事在人,成事在天,尽力而为吧。”其实,张幼林此时已经有了营救汪兆铭、黄复生的思路。

几天之后,张幼林在鸿兴楼的一个雅间里请肃亲王的手下、民政部的右参议陈光启吃饭。陈光启经常光顾荣宝斋,和张幼林也算是熟人了。席间,张幼林问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