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第6/10页)

张幼林白了他一眼:“伊万先生,这件事怕是各说各的理,洋人的传教士中也是良莠不齐,打着上帝的名义干坏事儿的人横行乡里,置大清国的法度于不顾,怎能不激起民变?他们的所作所为,难道就符合国际公法?”

伊万站住:“张先生,你也是受过西方教育的人,竟然如此是非不分,和愚昧的暴民持相同看法……”张幼林打断他:“别扯淡了,从道光二十年的鸦片战争开始,西方列强什么时候跟中国讲过国际公法?还不是靠坚船利炮,想打就打?一次次的割地赔款,早把民众的心头之火点燃了,这次不爆发出来,也是早晚的事儿。

“可这么干对中国更加不利,这种毫无理性的行为,只会给中国带来更严重的灾难,八国联合军队马上就会兵临城下,联军一到,怕是又要生灵涂炭了。

“那没办法,大清国无处可退,只好再打一仗了,就算打败了,也比任人宰割强。”

“张先生,我无法说服你,但我可以给你一个忠告:只要联军一到,北京城很快会变成一座地狱,你还是提前想办法躲一躲吧。”

“谢谢伊万先生,身为中国人,我无处可躲,国家有难,匹夫有责,张某虽是一介书生,也不能袖手旁观,大不了玉石俱焚矣。”

秋月皱起了眉头:“哎呀,伊万,幼林,都什么时候了,你们还在吵架?国家之间的事,恐怕一时半会儿讲不清,我们还是想想,现在怎么办?”

“轰、轰”,不远处传来几声巨响,震得桌子上的茶碗乱跳了几下,张幼林待不住了:“我出去看看。”

“别走远了。”秋月嘱咐着。

张幼林走到了门口,又转过身叮嘱伊万:“在我回来之前,您千万别离开这儿。”

离开秋月家不久,枪炮声骤然猛烈起来,八国联军的先头部队已经和京城的守军接上火了,张幼林快步向东交民巷方向走去。一队义和团在前面不远处停下,在围观一张新贴出来的告示,这张告示是由被洋人收买的中国人偷偷贴上去的。义和团众人围着告示指指点点,不知上面写的是什么。为首的大师兄看看路人:“我说,谁认字儿啊?给大伙念念,洋人都说些什么?”

张幼林走过去念道:“‘往来居民,切勿过境,如有不遵,枪毙尔命。’这也太不像话了!”

大师兄上前气愤地一把将告示扯下:“在我大清国的地界里,竟敢如此放肆,真是活腻歪了!”一个义和团众挥动着手里的鬼头刀:“千刀万剐的洋毛子,看爷们儿怎么收拾你们!”

“叭、叭——”不知从何处飞来两声冷枪,大师兄高喊:“趴下!”随手把张幼林按倒在地上。子弹从刚才张幼林站着的地方穿过,打在墙上冒出一片火星。

有人叫骂着:“妈的,是从意大利使馆里打出来的,这些洋鬼子,等老子打进去,非扒了他的皮。”

另一颗子弹打中了刚才挥动鬼头刀的义和团众的腹部,鲜血飞溅出来,众人围拢过去,扶住他。大师兄招呼大家:“赶快离开这儿!”众人背起伤员,迅速撤进了旁边的胡同里。

张幼林感激地望着大师兄:“大哥,你救了我!”大师兄摆摆手:“别说这个了,附近有大夫吗?”张幼林环顾左右:“我带你们去。”张幼林带着义和团一行人急速地穿行在胡同里,前面传来了密集的炮声,几个老百姓慌慌张张地跑过来,张幼林急切地问:“大叔,前面怎么了?”

“洋兵已经到了,正用大炮轰城墙呢。”

大师兄招呼众人:“弟兄们,打洋兵去!”又嘱咐张幼林:“麻烦你把这位受伤的兄弟送到大夫那儿。

大师兄带领众人向前面奔去,张幼林犹豫了片刻,给背着伤员的人指了路,也向炮响的方向跑去。

此时的八国联军已经打到了城门外,义和团和官军依托着城墙和洋兵展开了激战。城墙上,一挺12.7毫米口径的”格林快炮“吐着火舌猛烈地向攻城的洋兵扫射着,这是清军最早装备使用的自动枪械,也叫加特林机枪,由美国柯尔特武器公司制造,这种机枪的火力很猛,是由10根枪管并列安装在一个能旋转的圆筒上,手柄每转动一圈,各枪管依次装弹、射击、退壳,发射速度可达350发/分,颇具杀伤力,洋兵一时不敢靠近。

这时张幼林也顺着马道跑上城墙,他从地上捡起一支来复枪,趴到了枪眼下朝着城下就扣动了扳机,出乎他意料的是,这枪竟然没有打响。

张幼林正在摆弄手里的枪,突然听见洋兵阵地上的大炮响了,此时就像平地起了飓风,几十颗炮弹在城楼和城墙上爆炸了,猛烈的冲击波将守军士兵破碎的肢体抛向空中,木制的城楼燃起了冲天大火,一颗炮弹准确地落在“格林快炮”旁边,爆炸之后,“格林快炮”和正在射击的士兵们都消失得无影无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