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第3/9页)

杨宪基背着手在屋里踱了几步,又停下:“刚才送你来的人可靠吗?”

“应该可靠吧,我可没少花银子。”伊万掏出身上的银子和秋月的一封信递给杨宪基,“这是秋月让我带给你的。”

杨宪基接过银子放在了桌上,秋月的信却攥在了手里,没有立即打开。秋月的信是用一块粉红色的绢精心包裹着,看着它,杨宪基陷入了沉思。伊万见此情景,站起身走到铺的旁边,欣赏杨宪基的书法。

杨宪基沉思了良久,把银子和信又退给伊万:“伊万先生,我这一遭贬,什么时候能翻身就不好说了……秋月还年轻,不能就这么空等着。”

伊万没有接:“秋月在京城到处托人,想让你尽快官复原职。”

杨宪基摇摇头:“恐怕很难,我们这批人的案子都是老佛爷钦定的。”

“我也找人查过你的案卷,唉……这案子短时间内翻过来,是不太容易。”

杨宪基注枧着伊万,诚恳地说道:“秋月,就托付给你了!”

伊万大为惊诧:“为什么?”

“这些年,你对她一直很有感情,现在,总算能圆你的梦了!”

“你还活着,这是不可能的,秋月她也不会同意……”伊万使劲地摇着头。

伊万一路颠簸,杨宪基没有像样的东西招待他,只做了一碗萝卜汤,伊万就着窝头喝下,还连声说“好喝”。

杨宪基苦笑着看着他:“有件事儿我一直没想明白,你是个洋人,自从在秦淮河认识秋月,就对她一往情深,这是为什么呢?”

伊万陷入了沉思:“这是个很长的故事。我少年的时候,在我的恩人莫里斯神父那里看到过一幅中国的《仕女图》,画上的女子仪态万方、美艳绝伦,她成了我梦中的情人。就是为了寻找她,我来到了大清国,我走过很多地方,当我第一次在秦淮河见到秋月的时候,我吓了一大跳!”

“怎么啦?”杨宪基觉得蹊跷。

“秋月就是《仕女图》上画的那个女子,那种神态,那种感觉,太像了!我好像突然找到了很多年前失去的某种心爱之物,那一瞬间,真是永世难忘!那时候,我特别希望把秋月带回俄国……”伊万的目光中流露出淡淡的忧伤,“可秋月的心里,只有你杨宪基一个人!”

贾二是个混混,从小父母双亡,只有一个比他大五岁的哥哥相依为命。由于他平日里游手好闲,时不时地还干些偷鸡摸狗的勾当,嫂子进门后没多久就把他轰了出去。

贾二平时穷得叮当响,刚才伊万付给了他五两银子,这对贾二来说算是笔巨款了,长这么大他也没见过,就算是天天喝酒吃肉也能过上它一两个月的。贾二把银子紧紧地攥在手里,到了村里没有直接回他的破窝棚,而是叫开了哥哥贾大的家门。

哥俩站在院子里,贾二抑制不住内心的兴奋:“大哥,有个发财的事儿!”

“啥?”贾大刚从睡梦中惊醒,还没回过神来。

贾二凑近了贾大的耳边低声说道:“有个洋人,刚才让我给领到芳林苑去了,估摸着,他身上带着不少银子!”贾二的目光里流露出了贪婪。

“就一个人?”贾大清醒了,贾二点点头:“就一个。”

沉默了一会儿,贾大开口了,他有些犹豫:“真要是干了,就是出人命的事儿,他还是个洋人……”

“大哥,你怎么这么想不开呀,眼下,杀的不就是洋人吗?”

贾大和贾二不同,对杀人还是有些畏惧,贾二急了:“发财的事儿,你干还是不干?”

“发财”二字刺激了贾大,他一咬牙:“那就干吧!”

贾二喜上眉梢:“大哥,这就对了,不过光咱俩不行,那洋人人高马大的,得再招呼几个兄弟,旧道观里那只看家护院的大黄狗,也得先想好了怎么对付……”

俩人商议了一阵,又叫来两个村民,提着短刀和斧头匆匆向芳林苑赶去。

杨宪基和伊万还在聊着,突然,大黄警觉起来,它冲到院子里,对着东墙外狂吠。杨宪基跟出来看了看,没发现什么,拍了拍大黄,又回到屋里。

“这日子过得可不太平啊!”杨宪基在伊万的对面坐下,话里充满着忧虑。“你这里孤零零的,离村子那么远,安全吗?”

杨宪基看了看伊万,自嘲地回答:“我一个被扫地出门的人,家徒四壁,还有什么安全不安全的?”

大黄在院子里拼命地叫着,杨宪基一怔:“大半夜的,准是有事儿!”说着他站起身,走到铺边上蹲下,伸进半个身子,使劲推了推,下面的机关“啪”地发出一声响动,接着一块石板被推开了,露出了一个洞口。

伊万目睹这一切感到十分诧异,杨宪基站起身来:“大黄叫的不对头儿,你是洋人,我心里不踏实,这是个暗道,你出去以后沿着河边走就能到县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