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68章 居庸关(第2/3页)

结果,地方上的渣滓们,却无动于衷,连正常的军队编制都维持不了。

这怎能让他不怒?

尤其是现在,大敌当前,匈奴人随时可能入侵。

但各个都尉所,却有着这样那样的问题!

要不是要顾忌一点皇帝的面子,刘彻都想摔东西了!

要知道,秦汉以来,地方军队,尤其是边塞都尉制度,其实就是老毛子曾经玩过的第二师,隐藏军制度。

别看平时,一个都尉所才一千多兵力。

但是,这是核心骨干,每一个都是久经训练的精锐。

一旦有事,命令一发,征召起民兵,立刻就可以滚雪球。

轻轻松松将军队扩充好几倍!

这也是唯有秦汉才能玩的制度!

因为,秦汉在边境上,执行全民皆兵的制度,所有成年男子,全都接受过正规军事训练,甚至大多数人,都在都尉治所服役过。

所以一打仗,就可以迅速扩张,在短暂的磨合就可以上阵杀敌!

匈奴人就常常在这一制度上吃亏——明明战前侦查,汉朝的那个郡不过三五千人马,但现在是怎么回事?我面前这两万大军哪里来的?

卧槽泥马勒戈壁!

汉朝人开挂!

而在这样的制度下,换句话说,都尉所的兵力越少,滚出来的雪球也会越小!

一个都尉所少一百人,最终可能其扩充出来的兵力,就会少一千甚至两千!

“臣等知罪!”丞相周亚夫和义纵、郅都,看到刘彻发火,急忙跪下来请罪。

尤其是周亚夫,因为渔阳郡守是他的人,而且他还是举主!

连坐制度虽然已经被废黜,但传统的思维,却依旧停留在连坐时代。

所以汉室经常能看到,倒下一个巨头,就死上一片的大小官吏的情况。

“陛下请暂息雷霆之怒,容臣等禀报……”周亚夫叩首道:“自元德二年,陛下诏开安东以来,渔阳、右北平,乃至于上郡之治所军力及士官,皆调安东,有的都尉所,甚至是连都尉带士卒,全部被调走……”

刘彻听了一愣。

这确实是事实!

而且,周亚夫说的还算委婉了。

哪里是调?分明就是挖!

特别是陈嬌陈须去了之后,这两货为了迅速拉起架子,直接从边塞挖人。

国舅爷挖人,不需要理由和借口。

更何况,他们还是拿着高官厚禄引诱。

不过……

这并不是上谷郡和渔阳郡以及右北平搞成现在这样的借口。

三条腿的蛤蟆或许很难找,但两条腿的军官,武苑有的是!

不过到底是有原因的,这让刘彻也稍微平复了一下,他冷声问道:“为何没有及时补充……”

周亚夫嘴唇动了动,似乎想要说什么,但最终他却将话咽下去,俯首道:“这是臣的失职,请陛下责罚……”

其实他是可以解释,这是因为随后的马邑和高阙之战的缘故。

不止是一个上谷、渔阳如此。

现在,全天下都是如此!

只是渔阳等地的情况严重而已。

因为现在人人都想进入野战军团……

武苑里的学生,一听说分配到野战兵团,就兴高采烈,一听说分配到郡兵里,就垂头丧气,甚至有人装病不去。

周亚夫拿他们也没办法。

难道他还可以拿着刀子架在人家脖子上不成。

这就使得,当右北平等地的精英被挖走后,补充起来就非常困难。

于是,只能用些歪瓜裂枣顶上去!

在有经验的精英被调走,连骨干也被挖空后,新来的军官,素质和能力,都只是中下之姿,这结果自然是可想而知了。

渔阳郡守张次文就屡次与他写信吐槽过这些事情。

但作为臣子,周亚夫知道,他不能跟天子顶撞!

特别是在现在,匈奴大兵压境,而边塞很可能处于危险中的时刻,君臣团结是尤为重要的事情。

况且,他都要致仕退休了,也没什么好争的了。

既然做了刘氏丞相,就要做好背锅的准备!

刘彻看了看周亚夫,也知道,现在发火无济于事了,关键还是要看怎么亡羊补牢。

既然各都尉治所,都有着这样那样的问题。

那就不能再指望他们可以完成在制度下要求他们完成的任务了!

略略思索之后,刘彻就对汲黯道:“尚书令,为朕制诰,传令燕赵各县,令各县布告其治下豪杰:凡愿上阵杀敌者,有罪皆免!再组织刑徒,随时待命!”

秦汉以来,刑徒和游侠,其实也可以算作预备役军队。

特别是刑徒!

想当年,章邯发骊山刑徒,几乎就扑灭了农民起义军!

由此可见刑徒的厉害!

这是因为秦汉的刑徒,写作刑徒,读作劳改犯,全部用的是军事化管理,基本上只要分给武器,就可以成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