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44章 开万世之太平(第3/3页)

看上去,他只是一个雕塑和泥偶。

但实际上,当年,惠帝发怒的时候,连吕后都要靠边站!

而西方的君王则完全没有这种权力和威势。

他们甚至还要受制于教廷。

而且,其社会和国家,也是完完全全的封建制度。

领主和贵族,将国家瓜分殆尽。

国王打仗,甚至需要跟贵族借钱借兵。

所以,未来的石渠阁制度,哪怕发展的再先进,也充其量,只是从政协变成人大。

嗯,多了一个可以提交议案的权力,但实际上,依然是只能鼓掌。

再往后继续发展,那就不是刘彻所能知道和预测的事情了。

但他知道,他现在要做好和维护好,石渠阁会议的制度和规则这样一个事情。

原因很简单。

假如有一个石渠阁会议的机制存在,那么,皇帝、大臣、贵族以及地方上的山头,就有了一个协商和妥协的地方。

会减少很多很多不必要的麻烦和不必要的问题。

更可以清清楚楚的将来自民间,至少是地方上的利益集团的诉求,告诉国家的顶层和当政者——你们这么玩,我们很不满!

而当一方表达了不满,另一方,自然只能在妥协、协商和暴力镇压之中二选一。

这样发展下去,或许过个一百年,两百年,持续稳固发展,这石渠阁会议将成为除了朝议外的第二个政治舞台。

而且,还可以在未来,成为联系和巩固那些在身毒啊大夏啊西域的诸侯王国与中央政府谈判和交流的舞台。

这可比某位或者某几位诸侯王不爽了,把旗一扯,或者清君侧,或者干脆挑明就是要干强的太多!

而要想做到这一点,第一步怎么迈出去,迈的好不好,就至关重要了。

历史上的石渠阁会议最终之所以消失无踪,就跟第一步迈错了有关!

尼玛,下面的山头一上来,就要怼我们?

大臣和贵族,肯定不乐意!

皇帝更加不乐意!

下面的山头,更是吓得半死,战战兢兢,几乎都要尿裤子——谁不害怕惹毛了权贵,然后杀全家呢?

一念及此,刘彻将周亚夫送来的议题,重新审视了一下,然后,他从其中挑选出来三个,再将之封住,递给旁边的汲黯,吩咐道:“将此传给丞相,请丞相代朕宣告诸卿!”

“诺!”汲黯跪着接过那个被封装起来的三个议题,然后,恭身缓步后退,慢慢的走到台下的周亚夫身边,将这些封装好的帛书交给他。

而周亚夫则立刻恭身接过托盘,再将之转交给丞相内史番训。

后者完全跪在地上,双手恭敬托举托盘,将之呈递在周亚夫身前。

周亚夫则首先向刘彻恭身一拜,道:“臣丞相亚父,谨奉圣命,宣读诏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