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66章 连横(二)(第3/3页)

黄老派能挖自己墙脚,那自己自然也挖得黄老的墙角。

而黄老派内部,从来不是一团和气。

齐黄老、楚黄老,也一直不爽秦黄老。

另外老庄学派的玄学家们,也不太喜欢当政的黄老派政治家。

而那位田慎老先生,正是如今的齐黄老的巨擘。

更是稷下学宫的嫡系传人。

事实上,整个黄老学派,最终追根溯源,都可以追溯到战国初年的齐国稷下学宫。

世人一直因孟子之故,将稷下学宫当成儒家的老巢。

而事实上,稷下学宫的真正主人,从来都是黄老派。

而董仲舒一直与齐国临淄的田慎相交莫逆。

甚至,相互书信往来,互称兄弟。

这没有什么好奇怪的。

诸子百家之间,竞争归竞争,但私底下有交情的人一抓一大把。

尤其是巨头们。

巨头之所以是巨头,不仅仅因为名望,也不仅仅因为学术上的成就。

更因为他们的视野开阔,几乎人人都有博览百家,引它山之石,攻我之玉的经历。

而在这个过程中,他们必然会去结交那些地位和声望以及学术成就与自己相当的其他学派的巨头,甚至还有人会去结交对头。

对儒家来说,这是君子和而不同。

对黄老而言,这叫上善若水,水利万物则不争。

于法家而言,这叫做问道于路。

而杂家则叫践道——因为杂家本来就是合儒法,并黄老、墨,博采百家之长。

所以别说儒法黄老了,在历史上,儒家和墨家这样的死对头,也曾经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儒家巨头,拐走墨门高徒,墨家钜子,挖走儒门新秀,这样的故事,曾经在历史上层出不穷。

这就是百家争鸣。

这就是那个曾经的诸夏的思想和文化以及学术的黄金时代。

当彼之时,儒法黄老起于士林,墨家、农家,扎根基层,又有纵横派奔走于外交,有名家依靠三寸不烂之舌,与人斗,与天斗,与世界斗。

还有老庄弟子,归隐山林,幻想羽化登仙。

又有杂家门徒,出入三教九流之间,于世俗之中,大作文章。

没有对错,也无所谓高低贵贱。

所有的道路,都只是先贤们为了走出列国混战,民不聊生的困境而做的探索。

你可以说儒家迂腐,也可以指责法家残酷,更可以说老庄荒诞。

但你永远无法指责这些先贤为了走出那个可怕的世界而付出的种种努力和探索。

因为你无法理解,这些先贤所面对的那个可怕世界和那些惨不忍睹的战乱场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