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32章 南越内附(二)(第2/3页)

这意味着一种来自更高级别的文明的认同。

也是一种他们用于证明自己的方法。

而这些士子的背后,都站着一个个的南越地方实力派或者大臣家族。

而这些家族控制着南越王国之中至少一半的军事、政治力量。

而他们现在的立场,已经全部转向了亲汉。

有的是为了利益,有的摄于汉室强大军队,但更多的人,却是觉得成为一个汉人有什么不好咩?没什么不好啊!

特别是那些祖先是秦人的南越军事贵族们,尤其是这样觉得的。

他们的先人的棺椁,正是因为当今天子的宽恕和仁德,才能落叶归根,甚至埋葬在骊山,为始皇帝陪葬,更享受到了秦汉两代王朝的龙旗覆盖,天子赐棺的荣誉。

这样,他们自然就不会抗拒归顺汉室了。

……

长安,已到十二月中旬。

气温渐渐转暖,冰雪开始消融,只是大地依然是一片萧肃,唯有麦田里的冬小麦,感知到春天的步伐,开始渐渐复苏。

刘彻望着摆在自己面前的那两封奏疏,叹了口气。

“这就是蝴蝶效应啊……”

在原本的历史上,赵佗还可以再活十多年,他的死亡真正日期是建元四年。

足足活了一百多岁!

但现在,他连百岁也没有活满。

这让刘彻心里有些酸。

因为他知道,赵佗是因他之故,提前去世的。

一个九十多岁的老人,奔波万里,自然会大大损伤元气!

不过……

刘彻站起身来,对着自己面前的汲黯说道:“制诏吧!赐南越王陀谥文,为南越文王!”

赵佗在原本的历史上,谥为武。

这很不好!

还是文对他,对未来的汉越融合,更有代表性。

“赐黄肠题凑、金缕玉衣及安车驷马,准以天子礼下葬!”刘彻接着道。

赐给诸侯王,等同天子规格的葬礼制度,这是刘氏的首创。

更是拉拢人心的不二手段。

然后,刘彻就拿起了赵胡的奏疏,看了看。

赵胡的奏疏之中,除了恳请刘彻给他祖父美谥和高规格的哀荣外,还提出一个刘彻期待已久的要求:请比内诸侯,三岁一朝,除边关!

这意味着什么?

刘彻再清楚不过了。

这就是统一啊!

不是过去那样,汉室虽然名义上统治南越,但实际上南越依旧拥有独立的军队、外交、法律甚至制度。

而是真正意义上的统一。

什么叫统一?

自然是长安可以任免和派遣官吏,可以收税,可以指挥南越军队,南越的法律与汉律统一,不再有区别,汉法既南越之法,南越官府和百姓,也都要遵守和依循!

南越百姓和官吏,如同汉朝百姓和官吏一样,编户齐民,登记在册。

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统一!

而赵胡的要求,虽然不是如此,但也相去不远了。

比内诸侯,三岁一朝,除边关。

这意味着,汉家与南越从此再无分割,彼此同为一体。

南越王国正式成为汉室的诸侯国,就如同以前的长沙王国一样,汉军和汉官吏以及百姓可以自由往来出入。

这样的条件,刘彻当然要答应!

“南越王胡,心怀大义,朕甚嘉之,其赐王御剑、金印,封为越王!”为了嘉奖南越识大体,刘彻自然不惮给他厚赏。

越王这个王号,不仅仅意味着,南越王赵胡的地位,由他来背书,更意味着南越王国从此凌驾于闽越之上。

有本事,闽越王也学习南越好榜样啊!

到那个时候,刘彻自然可以封他一个闵王或者吴王这样的王号!

“以故南越王世孙太傅盎为越王相,赐银印,以长沙王相振为越中尉,以苍梧王同为越内史,余者,越王可自任也!”刘彻接着下令。

既然是统一,那就要有个统一的模样。

南越的军政大权,刘彻自然要全部用自己人。

袁盎为丞相、长沙王相张振为中尉,再加上已经交了投名状的苍梧王为内史。

这样,南越军政大权基本在亲汉派或者汉家大臣手里,哪怕其他人想搞什么名堂也得掂量掂量。

而接下来,为了安抚和照顾南越的本土势力,自然要给他们留些面子。

总不能说,归顺了汉室,他们反倒利益受损,那样的话,这些家伙还不得反?

目前,汉室没有精力也没有力气,去南越特别是交趾的丛林里去捉迷藏。

当前国家的主要发展方向,还是向北,向西。

至少,在今年开春后,要彻底夺回秦赵故土,将长城防线延伸阴山,彻底巩固住高阙之战的战果。

“诺!”汲黯恭身一拜,下去准备制诏。

刘彻却是将视线投注到了闽越和西南夷身上。

南越已定,那么这样一来,南越的小弟,夜郎国也将顺势为汉家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