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37章 磨刀霍霍(一)(第2/3页)

反正,程不识是不敢想象自己统帅的军队刚刚出塞,就面对暴雪的可怕场景。

所以,汉军不仅仅在兴乐塞有观测和预测天气的部门。

实际上,整条长城的战线上,都密布了无数诸如此类的观测部门。

虽然有些地方,就一两个人,甚至是军人兼职的。

但,大大小小数十个观测站的数据,汇总到一起后,却已经能对未来的气候条件,做出一个大体的判断和预测。

程不识看完报告,让人留下一份副本。

然后,将正本交给一个侍从官,嘱托道:“送去云中城的车骑将军莫府!”

……

此时此刻,在云中城之中。

一个庞大的前敌指挥所,已经搭建而成。

当然,汉家对这个指挥所的称呼是“莫府”。

莫府者,幕府也!

是当今世界最庞大最精密的战争机器!

这是诞生在战国大世最激烈的秦赵争霸时期,由廉颇草创,最终经由白起发扬光大的强大机构。

一个莫府之内,常常云集幕僚、文人、参谋以及各种军官、文官。

群贤共策,群策群力,将战争,从一个人指挥,变成了群体指挥。

发展到现在,汉家的莫府在经历了马邑之战的锤炼后,变得更加科学。

莫府内部,甚至出现了专业化。

负责后勤的中军候司马,负责道路的中军佐军候,以及负责支应粮草,分配补给的中军参赞纷纷出现。

甚至,还有专门的推演战争的参谋团,号为“录事参军”的武苑学子团。

整个莫府,上下官吏加起来,几近千人。

他们构成了汉军进攻和指挥的大脑。

而义纵和他的亲信将官们,则是这个大脑的中枢神经系统。

“少府命人送来的战前物资可送达了?”义纵走近莫府中的一个大厅,对着数十个正拿着地图或聚集在沙盘前的将官们问道。

中军候司马李振立刻答道:“回禀将军,少府所输之物资,已经运抵了云中!”

他拿着一份报告,递给义纵,道:“这是物资清单……”

义纵接过来,扫了一眼。

上面全部都是密密麻麻的物资。

油盐酒肉,这是必需品。

除此之外,还有数量庞大的鱼干、鲸油和红糖。

尤其是红糖!

总数额居然接近了三千石之多!

这在数年前,完全无法想象!

但在今天,随着南越臣服,汉家获得了一个庞大的蔗糖产地。

南越王国的郁林、苍梧、交趾、日南、九真,都是极好的甘蔗产地。

蔗糖贸易,空前兴盛起来。

为了满足汉室对蔗糖的需求,义纵听说,在南越的交趾郡,当地的南越贵族和地方士绅联合汉家贵族以及商贾,几乎将交趾郡丛林外围的野人和生番抓了个一干二净。

南越的苍梧王和郁林王,甚至出动军队,对其辖区的丛林进行拉网式的清剿。

数十万的生番原始部族,被他们抓到了平原和丘陵地区,进行甘蔗种植和蔗糖榨取工作。

而这些蔗糖,则源源不断的输送到江都、彭城、睢阳、雒阳、长安。

作为回报,汉家的粮船和满载铁器的商船不断南下,给当地带去了粮食、铁器、食盐以及各种各样的奢侈品。

今天的南越国首都番禹,甚至因此有了小长安之城。

南越贵族以及百越的部族首领,因为蔗糖贸易,因此醉生梦死。

以至于曾经有汉家学者去到南越国最南端的日南郡,遇到一个当地的百越世袭贵族。

这学者见到对方羽冠巾纶,一副汉家士大夫打扮。

于是,那位学者非常好奇地问道:“君知中国王化乎?”

答曰:“未知,只知有中国天子,生而神圣……”

又问:“知周公、孔丘、管子乎?”

答曰:“不知也,此何人哉?”

这学者就奇怪了,问道:“君既不知王化,又不知周公、管丘之学,何以羽冠巾纶,如中国之士,行王化之举,乃至于以汉姓用汉名?”

对方答道:“吾虽不知中国王化,也不知周公、管丘,但吾知中国有稻米之香,铁器之实,丝帛之丽,刀枪之锐也!吾之全族,仰赖中国,如无中国之稻米,铁器,吾族上下,至今依然刀耕火种,被发文身!”

虽然这个故事明眼人一看,就知道是天子属意人加工出来的宣传。

但这至少,反应出来了一个事实——今天的汉与南越之间的经济联系,已经紧密到如同一人!

南越的丝帛布匹,铁器甚至是油盐,都是中国在供给。

甚至于,南越人用的铜钱,赖以为生存的药材,也全都是从中国运去的。

毫不夸张的说,今天,就算南越的赵氏想要反叛。

那南越各地的官僚和贵族以及那些百越部族也不会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