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47章 颜异的麻烦(一)(第2/3页)

他要是敢同意这些议论,他的手下,马上就会跳反。

过去四轮考举,总共为汉室贡献了超过七千人的官吏。

这些官吏,虽然绝大部分,都只是个某乡的游徼、墙夫或者亭长之类的勉强算是个官的基层小官。

但他们已经形成了一个足够让人惧怕的利益集团。

出身考举制度的他们,天然就会维护这个制度。

更可怕的是,现在,在关中,有超过六成的基层官员,已经是这些考举士子。

他们已然构建起了一个从上到下的庞大系统。

上到天子身边服侍的尚书郎、侍中,下到乡间农村,管理和组织百姓的亭长、游徼。

从军队为将军参赞和参谋的文职军官,到拿着标尺,在作坊里指导工人制造的监丞。

他们已然渗透到了大汉帝国的方方面面,每一个系统中。

想挑战他们?

除非当今天子下手,不然,没有人能对付的了。

哪怕是当今丞相,一个不小心,也可能被崩掉一颗牙齿。

想到这里,汲黯就叹了口气。

他知道,自己其实说不说,都是没用。

考举大势已成,非人力可以挽回。

汲黯不由得叹了口气,然后,就低下头,看着一会要报告给天子的奏折。

他这个尚书令啊,虽然外界都说他“虽非九卿,然实为九卿。”

但事实上,其实跟过去汉室的所有尚书令没有区别。

就是个给天子念奏折和整理文案的秘书。

真要有什么权柄,那也是因为有了天子的加持。

马车穿过长安城的御道,不久后,就进入了未央宫的宫阙范围。

从宫门中穿过,汲黯跟过去一样,在司马门下车。

然后,他就看到了已经被调到了内史衙门,担任内史丞的颜异。

“汲尚书!”颜异看到汲黯,走上前来,拱手拜道:“吾在此等尚书许久了!”

“子奇兄(颜异表字子奇),何事?”汲黯在心里怪了一声,问道。

“不瞒汲尚书,吾此番,是来跟尚书求援的!”颜异拉着汲黯,走进司马门内,一边走,一边说道:“兄长当知,陛下命吾为尚书丞,治茂陵邑!”

汲黯点点头。

颜异在上个月时,被天子加了担子,兼任了茂陵邑的县令。

这是重用的标志!

历来,汉家天子任命大臣为自己陵邑之令,都是在告诉群臣:此人,朕要提拔了,你们都看好了!

只是,这也是个棘手的差事。

所谓恶贯满盈,附郭京师!

而在汉家,比长安令更难当的是天子陵邑的县令。

因为那里的情况更复杂,什么三教九流的人都有。

而且狗大户满街跑。

一个不小心,逮到的就可能是身家千万的大富翁或者当今的外戚。

再者,一个新兴城市,问题和情况,总是层出不穷的。

所以,汉家天子的陵邑县令,常常是个试金石。

有没有能力,有没有手腕,去陵邑那边一试就知!

而当今的茂陵,情况又比之前所有天子的陵邑问题更复杂,水更深!

那里,有着武苑,有着太学,还有着凌烟阁。

汉家最高等级的国家学府和最高级别的武将培训学校,加上一个汉兴以来功臣名将纪念馆。

这三个地方,就算是掉根毫毛,都是大事情!

汉室,太常的官员,就常常因为一点点小疏漏就掉脑袋或者自杀。

同样的道理,茂陵邑那边要是出个乱子。

哪怕是颜异,估计也免不得要被自杀。

这还是其次。

武苑、太学跟凌烟阁,都有着巨头坐镇,自成体系,一般不需要茂陵邑插手去管理。

关键是,现在这茂陵邑的人口,让人吃惊。

汲黯记得,上个月颜异接手时,茂陵邑的常住人口,已经多达一万七千户,接近八万人!

一座八万人的城市,已经够得上通邑大都的标准了。

然而,茂陵邑却兴建不过三年,正式迁入人口也不过一年多。

换句话说,这座城市的一切配套措施和公共设施都欠缺。

那里,什么都缺!

粮食、布匹、铁器、日常用品,甚至缺钱!

前不久,就有狗大户,从茂陵邑来长安城,用一千金,直接从少府衙门兑走一千万五铢钱。

虽然,汲黯知道,这个狗大户是当今天子安排的托,是要用这样的举动,来树立五铢钱的信誉和为未来所谓的金本位做铺垫。

但,这也从某些程度,说明茂陵邑确实缺钱。

当地没有产出,城外的农田,今年才第一次收获。

而且,茂陵邑的土地,不可能养活茂陵邑的人口。

基本上,整个茂陵邑,绝大部分的生活用品和必需品,都必须外购。

一个无法自给自足,并且一切都需要依靠外购的城市,也因此出现在了汉室君臣眼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