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0章 太子之怒(二)(第2/3页)

法律没有起到震慑犯罪的作用,堂堂廷尉,本应是法律的执行者,公平的保护者以及维护者,最后,竟然为了个人的名声,成为了犯罪的保护伞。

这成何体统嘛!

所以,廷尉,还是得专责刑狱的律法工作者来担任。

于是这样一来,大部分的备选人,都变得不合格了,赵禹成功的通过矮子里面选将军的模式,成为了新任廷尉。

当然,更重要的原因,可能还是皇帝老爹派人问过周亚夫的缘故。

脑中想着这些事情,刘彻嘴上却没有停下来。

他看向晁错,问道:“御史大夫以为呢?”

想要治罪一个两千石郡守,光一个廷尉是搞不定的。

还得御史们出手,刘彻相信,晁错派去河南郡的监督御史,肯定拿着窦全大把的黑材料。

就看晁错愿不愿意冒着得罪窦家的风险站出来当这个MT了!

刘彻心里跟镜子一样,他若是杀了窦全,窦广国也罢,窦太后也好,只要说清楚了,沟通好了,问题不大,窦家其他人,更加不敢有什么不满。

但出头的晁错,那就不一样了。

窦全的家人不敢埋怨太子,难道还不敢埋怨晁错?

更何况,窦婴本来就与晁错有嫌隙,这事情要再摊上去,晁错在窦家那里,估计声望得直接变成仇恨,而且是不死不休的那种!

刘彻不动声色的看着晁错,等待着晁错的回答。

晁错的回答,与刘彻猜想的一般无二,他很平静地答道:“回禀家上,臣以为廷尉所言甚是,杀人者死,高祖铁律,更何况杀储君臣属,河南郡郡守所作所为,已非渎职,臣自当弹劾之!”

刘彻听了满意的点点头。

晁错,果然还是那个晁错!

不愧是那个在前世顶着全世界的压力,一意孤行,推动削藩的狠人。

只是,到底河南郡的官吏为什么要杀太子的臣属,刘彻既然没说,晁错自然也聪明的没问。

他不笨,知道这里面肯定别有内情,搞不好,估计会引发一场超级风暴,席卷整个国家。

毕竟,关东郡国的基层,到底烂成什么样了,不是傻子都看的到!

下邳郡就是一个很鲜活的例子!

在陵邑制度一茬茬的割韭菜的背景下,下邳的地方豪强与地主官吏,居然能拉出一支几万人的叛军,席卷整个淮河流域,搞的朝廷居然要动员三国七郡的兵马,才能遏制……

只能说,这些年来,地方上的问题,已经渐渐的变成顽疾了。

对于这些问题,其实,朝廷,不是不知道。

只是大家都把脑袋埋进沙子里,装作看不到,听不进,死都不说出来。

反正,这些问题,再怎么严重,也伤害不到他们,受苦的,也不过是泥腿子,与吾辈何干?

刘彻看了看晁错,又看了看赵禹。

本来,他以为,晁错和赵禹或许会问他到底是什么事情引发了这一切,那样,他就可以抛出他现在手里拿着的这些白纸了。

但,现在看到赵禹与晁错低着头,恭着身子的模样。

刘彻在心中长叹一声。

他哪里不明白,这些家伙,大概与张汤一样,对百姓面临的困境,采取了类似掩耳盗铃,哥就是听不进的策略吧?

“嘿嘿……”刘彻心里冷笑着,他忽然对晁错道:“有件事情,好叫卿知晓,今岁六月,孤将再行考举,此次考举,将不设门槛,取消赀产限制,这事情,孤已经与父皇商议过,经过御准了!”

晁错闻言,心情顿时五味陈杂,说不出味道。

赀算限制,大概属于汉室独有的特色。

依照刘邦的规定,想当官,可以,但有前提,这个前提就是你必须得有十万钱以上的家产!

这是硬性规定,同时也是决定了西汉王朝属于精英贵族富豪阶级统治的根本政策。

这与后世的欧罗巴在工业革命后的共和制度初期,规定选举人家产和收入有异曲同工之妙。

这标示着,统治阶级,必然也肯定全部来自于中产阶级以上的家庭,加上苛刻的举荐制度,使得底层的上升通道几乎被堵死。

农民的儿子想靠读书上进,几乎没有可能!

看看刘彻手下的臣子就知道了。

汲黯,官宦世家,世代为官,颜异家里更是了不得,良田千顷,美婢无数,即使混的最差的主父偃,丫也不是什么白丁,人家家里也是地主出身。

甚至就连杨毅这个墨家弟子,特么的也是标准的富二代!

刘彻手下都是如此,可以想象满朝文武,地方郡守、县令,都是些什么人了。

想靠着一帮子地主豪强贵族勋贵商人来体贴老百姓,用屁股想都觉得不大可能啊!

这才是百姓生活日益困苦,土地兼并持续加重,生民生计无以为继,而官吏横征暴敛,官僚欺上瞒下的主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