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文版序(二)

本书要探讨的是,在冷战以及与美国及其盟友的全球对抗中,驱使着苏联的种种动机。俄罗斯和其他前共产党国家的档案的公开,为书写苏联的过去提供了绝好的机会。关于一度隐藏于“铁幕”背后的苏联国内的政治状况及社会文化的发展,原始资料极其丰富。现在,人们可以仔细地检查政治局的审议过程,可以反复阅读共产党领导人之间的函电,可以观察到动力是如何自上而下地缓缓注入官僚体系的,甚至还可以读到共产党官员的私人日记。一系列批判性的口述史项目,把决策过程的资深参与者们聚拢在一起,提供了官样文牍中看不到的情感背景。

有了这些原始资料,就可以不只是把冷战写成大国间的冲突和毁灭性武器的累积了。不管怎么说,所有的历史都是人们及其动机、希望、罪责、幻想和错误的故事。从柏林的查理检查站到莫斯科的厨房——异见人士在那里谈论着“人性化的”共产主义——从克里姆林宫的政治局到学生的寝室,苏联的冷战有许多战线和维度。它是神经战和资源战,但首先又是思想和价值观的斗争。另外,真正的国际比较研究也可以做到了,而这方面的成就又有助于把苏联的政策与行为置于一种更广阔的视野,即帝国的背景之中。近来,学者们进行了大量的研究,揭示了克里姆林宫的盟友和卫星国对苏联国际行为的影响。在“新”冷战史著作中,一些最惊人的发现揭示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朝鲜、东德、古巴、阿富汗以及其他扈从国对于莫斯科的动机、计划和考虑有着怎样的影响。

这些不断扩展的视界和方法论上的新挑战,对于本书的形成有着极大的影响。从民族和所接受的训练来说,我是个俄罗斯学者,但从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我就一直在美国生活和工作。对俄罗斯、美国和其他国家档案的经年累月的研究,数不清的国际学术会议,以及与同事、朋友和批评者的交流,对我过去的15年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参与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的24集冷战史电视项目,对我来说,是一种崭新的体验。它让我注意到感知、图像和集体想象的重要意义。最后,在天普大学(Temple University)从事的教学工作也在不断地提醒我,过去的经验教训并不会自动地传递给下一代。如果没有持续的探索、讨论和修正,冷战的经验教训就会变成乏味的统计数据。讲述往日两个超级大国的对抗,并说明它是如何塑造现代世界的,这项工作充满了挑战,但却很有必要。

本书是对我在十多年前与康斯坦丁·普里沙可夫(Constantine Pleshakov)共同进行的研究工作的继续。我用来解释苏联动机与行为的概念框架仍然没变,那就是革命与帝国范式。对于斯大林及其继任者来说,安全与权力是首要的目标。这些领导人使用强权政治以及外交的手段,在一个充满竞争的世界里,千方百计地促进苏联的国家利益。然而,斯大林及其继任者的对外政策动机,是不可能与他们是怎样想的以及他们是什么样的人分开的。苏联领导人,以及苏联精英和无数的公民,都是那场悲剧性的大革命的继承人,都受一种救世主式的意识形态的驱使。我们至少要努力理解苏联领导人、精英和人民对于世界和他们自身是怎么理解的,否则,就不可能明白苏联在冷战中的动机。解决该难题的途径之一,就是看苏联人的意识形态。其次是看苏联人的体验,尤其是二战的影响。第三是检查苏联领导人与精英的生活,以及塑造这些生活的文化因素。

本书围绕冷战中苏联一方主要的发展过程、政策和领导人分成10章。第1章探讨了二战对于苏联政治精英(political class)和一般公众的巨大影响,并说明这种战时体验是如何不仅转化为对安全的追求,还转化为对地缘政治主导地位和外部帝国的追求。第2章说明斯大林的政策为什么在建设苏维埃帝国方面如此成功,但却损害了大国间战后脆弱的合作关系,并且成为冷战的原因之一。第3章研究了苏联的对德政策,突出了克里姆林宫的地缘政治设计与中欧的苏维埃帝国的现实及其发展态势之间的矛盾。第4章分析了斯大林去世之后苏联对外政策的变化。这种变化不仅跟新领导人在意识形态与地缘政治上的新目标有关,也跟苏联国内的政治斗争有关。第5章探讨了热核革命和新的弹道导弹技术对于苏联的国家安全思维的影响,尤其是赫鲁晓夫(Nikita Khrushchev)在几次极其危险的冷战危机中的独特作用。

第6章非常重要,因为它着手探讨的是苏联社会及其精英摆脱斯大林主义的禁锢并开始社会文化转型这个主题。它分析了去斯大林化(de-Stalinization)时期的浪漫主义和乐观主义,分析了冷战的国内战线上最早的分裂,以及被称为“六十年代人”的新生代的出现——25年后,在米哈伊尔·戈尔巴乔夫(Mikhail Gorbachev)执政时期,此事会产生有力的回响。第7章检查了苏联主张缓和的动机,特别强调了列昂尼德·勃列日涅夫(Leonid Brezhnev)个人的推动与介入。第8章描述了苏联人缓和意识的衰退以及苏联出兵阿富汗的过程。第9章论述了从克里姆林宫的老近卫军到米哈伊尔·戈尔巴乔夫和“六十年代人”的权力过渡。最后一章则集中讨论了针对冷战终结与苏联解体的不同解读。我也给出了自己的解释,突出了戈尔巴乔夫的个性及其罗曼蒂克的意识形态即“新思维”的特别作用。